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 | 第7-10页 |
·轮胎的自身力学特性与轮胎磨损 | 第7-8页 |
·汽车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前轮定位参数、转向机构与轮胎磨损的关系 | 第11-19页 |
·前轮定位参数与轮胎磨损 | 第11-15页 |
·主销后倾角 | 第12-13页 |
·主销内倾角 | 第13页 |
·前轮外倾角 | 第13-14页 |
·前轮前束 | 第14-15页 |
·转向机构与轮胎磨损 | 第15-18页 |
·转向机构概述 | 第15页 |
·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 第15-18页 |
·本章结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动力学分析ADAMS软件及质量工程设计iSight软件 | 第19-24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ADAMS软件 | 第19-21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动力学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ADAMS软件 | 第20-21页 |
·iSIGHT软件 | 第21-23页 |
·性能设计技术 | 第21-22页 |
·质量工程方法 | 第22-23页 |
·本章结论 | 第23-24页 |
第四章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4-35页 |
·烛式悬架结构及运动特性 | 第24-25页 |
·烛式悬架-整体式转向机构模型 | 第25-33页 |
·模型部件的空间坐标制 | 第26页 |
·模型的组成 | 第26-27页 |
·模型的参数化 | 第27-28页 |
·模型部件空间位置 | 第28-29页 |
·轮胎模型和路面谱文件 | 第29-30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30-33页 |
·烛式悬架-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 | 第33-34页 |
·本章结论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模型的仿真分析 | 第35-54页 |
·烛式悬架-整体式转向机构的定位参数仿真分析 | 第35-42页 |
·不同行驶状态时定位参数的变化 | 第35-36页 |
·汽车加速行驶时某定位参数的改变对其余参数的影响 | 第36-38页 |
·改变汽车结构参数时定位参数的变化 | 第38-40页 |
·车轮反向激振时外倾角、前束角及车轮摆角变化 | 第40-42页 |
·烛式悬架-断开式转向机构的定位参数仿真分析 | 第42-47页 |
·汽车加速行驶时某定位参数的改变对其余参数的影响 | 第42-44页 |
·改变汽车结构参数时定位参数的变化 | 第44-45页 |
·车轮反向激振时外倾角、前束角及车轮摆角的变化 | 第45-47页 |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性能分析 | 第47-50页 |
·断开式转向机构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结论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悬架-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 第54-67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整体式转向机构优化 | 第55-61页 |
·基于不同优化目标的车轮定位参数优化 | 第55-58页 |
·基于不同优化目标的转向梯形机构优化 | 第58-60页 |
·转向液压系统优化设计 | 第60-61页 |
·断开式转向机构优化 | 第61-64页 |
·基于不同优化目标的车轮定位参数优化 | 第61-62页 |
·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 第62-63页 |
·转向液压系统优化设计 | 第63-64页 |
·定位参数-转向机构的多状态多目标设计 | 第64-65页 |
·本章结论 | 第65-67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