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前言 | 第7-16页 |
| 一、维吾尔史学的萌芽时期——鄂尔浑回纥汗国时期 | 第16-25页 |
| (一) 回纥碑铭简介 | 第16-19页 |
| (二) 回纥碑铭中的史学观 | 第19-23页 |
| 1、确切纪年、史官与史学意识的出现 | 第19-21页 |
| 2、草原史观的特点 | 第21-23页 |
| (三) 回纥史观与突厥史观的比较 | 第23-25页 |
| 二、维吾尔史学的产生时期——高昌回鹘王国与喀喇汗王朝时期 | 第25-37页 |
| (一) 维吾尔历史上的社会文化转型 | 第25-26页 |
| (二) 维吾尔史学产生的标志——《喀什噶尔史》 | 第26-27页 |
| (三) 《福乐智慧》中的史学观 | 第27-31页 |
| 1. 作者及作品简介 | 第27-28页 |
| 2. 《福乐智慧》中所反映的史学观 | 第28-31页 |
| (1) 《福乐智慧》中的君主观 | 第28-29页 |
| (2) 知识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 第29-30页 |
| (3) 修史传统的延续 | 第30-31页 |
| (4) 反映了喀喇汗王朝统治者的思想 | 第31页 |
| (四) 《突厥语大词典》及书中所反映的史学观 | 第31-35页 |
| (五) 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的史学意识 | 第35-37页 |
| 三、维吾尔史学的发展时期——蒙元及察合台汗国时期 | 第37-46页 |
| (一) 入居中原的畏兀尔人的史学编纂活动 | 第37-39页 |
| (二)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与《高昌偰氏家传》中的史学观 | 第39-41页 |
| (三)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的史学观 | 第41-43页 |
| (四) 从波斯文史籍看维吾尔人的历史知识 | 第43-46页 |
| 四、维吾尔史学的成熟时期——叶尔羌汗国时期 | 第46-54页 |
| (一) 《拉失德史》中的史学观 | 第46-52页 |
| 1、《拉失德史》及作者简介 | 第46-48页 |
| 2、《拉失德史》中的史学观 | 第48-52页 |
| (1) 明确的史学编纂意识 | 第48页 |
| (2) 力求客观真实的历史编纂态度 | 第48-51页 |
| (3) 历史具有借鉴意义的史学思想 | 第51-52页 |
| 3、《拉失德史》对后世维吾尔史学的影响 | 第52页 |
| (二) 叶尔羌汗国时期的其它史学著作 | 第52-54页 |
| 五、维吾尔史学发展的总结 | 第54-59页 |
| 参考资料 | 第59-66页 |
| 后记 | 第66-68页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68页 |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