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1. 引言第9-12页
2. 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支撑理论第12-28页
 2.1 相关的基本概念第12-15页
  2.1.1 退耕还林的概念和含义第12-14页
  2.1.2 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第14-15页
 2.2 研究的基础支撑理论第15-28页
  2.2.1 管理中的激励理论第15-19页
  2.2.2 制度经济学理论第19-22页
  2.2.3 系统工程理论第22-23页
  2.2.4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第23-28页
3. 我国退耕还林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第28-34页
 3.1 我国退耕还林的发展历程第28-30页
 3.2 目前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和政策第30-34页
4. 目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综述第34-47页
 4.1 我国实施退耕还林的背景分析第34-37页
 4.2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37-38页
 4.3 目前退耕还林工作的现状和成效第38-41页
 4.4 当前退耕还林的特点分析第41-42页
 4.5 当前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42-47页
5. 国外退耕还林及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状况和启示第47-57页
 5.1 国外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状况第47-49页
 5.2 中外退耕还林的的比较第49-50页
 5.3 世界几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做法和启示第50-55页
  5.3.1 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第50-52页
  5.3.2 前苏联西伯利亚等地区林业生态工程第52-53页
  5.3.3 加拿大“绿色计划”第53页
  5.3.4 法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和意大利政府的生态环境建设第53-54页
  5.3.5 评述第54-55页
 5.4 对我国退耕还林的启示第55-57页
  5.4.1 政府的参与必不可少第55页
  5.4.2 积极的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第55-56页
  5.4.3 利益引导、市场运作第56页
  5.4.4 完善立法、规范管理第56-57页
6.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过程的总体认识与分析第57-67页
 6.1 退耕还林工程性质的认识第57-60页
  6.1.1 退耕还林是一项涉及全民利益的具有正外部性的生态工程第57-58页
  6.1.2 退耕还林工程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第58-60页
 6.2 退耕还林相关利益主体的动机分析与博弈第60-64页
  6.2.1 退耕还林相关利益主体的动机分析第60-62页
  6.2.2 退耕还林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第62-64页
 6.3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难点与风险分析第64-67页
  6.3.1 投入产出难以准确评价第64-65页
  6.3.2 管理受众多,监督困难第65页
  6.3.3 政府管理目标的多样化及阶段性第65-66页
  6.3.4 多个相关主体,利益协调困难第66-67页
7.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第67-82页
 7.1 当前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67-72页
  7.1.1 微观主体行为的不确定性第67-68页
   7.1.1.1 行为目标和宏观目标的激励不相容关系第67-68页
   7.1.1.2 微观行为的双重特征第68页
  7.1.2 中观组织目标的不一致性第68-70页
   7.1.2.1 退耕面积扩大的盲目冲动性第69页
   7.1.2.2 退耕还林管理工作持续性的内在动力不足第69-70页
  7.1.3 退耕还林宏观调控偏差第70-72页
 7.2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的设计第72-82页
  7.2.1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构建的原则第72-74页
  7.3.2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的构建第74-82页
   7.3.2.1 政策引导机制第75-76页
   7.3.2.2 差别化机制第76-77页
   7.3.2.3 利益激励机制第77-78页
   7.3.2.4 规范和约束机制第78-80页
   7.2.2.5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第80-82页
8.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运行第82-120页
 8.1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分析第82-110页
  8.1.1 常用普通性退耕还林管理模式第82-83页
  8.1.2 几种典型性的退耕还林管理模式第83-107页
   8.1.2.1 参与式管理模式和案例分析第83-92页
   8.1.2.2 科教先导式的管理模式和案例分析第92-99页
   8.1.2.3 民兵预备役造林、管护的管理模式及案例分析第99-102页
   8.1.2.4 民营承包、专业治理的管理模式及案例分析第102-104页
   8.1.2.5 市场化管理模式及案例分析第104-107页
  8.1.3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第107-110页
   8.1.3.1 “户退户还”的管理模式不能作为主流的推广模式第107-108页
   8.1.3.2 几种典型模式的共同点第108-110页
 8.2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的设计第110-116页
  8.2.1 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宏观管理模式第110-111页
  8.2.2 建立立足实际、保证管理机制运行顺畅的中微观管理模式第111-116页
   8.2.2.1 影响退耕还林工程运行的主要因子第111-112页
   8.2.2.2 构建不同的中微观管理模式第112-116页
 8.3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的外部保障第116-120页
  8.3.1 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第116-117页
  8.3.2 精简高效务实的政府第117-118页
  8.3.3 加强森林市场的培育第118页
  8.3.4 稳定和适宜的系统化政策第118-119页
  8.3.5 完善的法律保障第119-120页
9. 基本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0-127页
 9.1 基本结论第120-121页
 9.2 创新和新颖之处第121-122页
 9.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2-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1页
个人简介和成果第131-132页
 个人简介第131页
 研究成果第131-132页
导师简介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家族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分析
下一篇:多孔陶瓷膜材料的研制及在气固分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