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阅读与实践的体验:托尔斯泰艺术形式论形成的原因 | 第10-19页 |
(一) 个人主观原因 | 第10-13页 |
(二) 社会时代特色 | 第13-16页 |
(三) 历史文化传统 | 第16-17页 |
(四) 民族审美心理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内容与思想的表现:托尔斯泰艺术形式论的基本内容 | 第19-27页 |
(一) 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 第20-22页 |
(二) 主张艺术内容制约艺术形式,重视艺术形式的作用 | 第22-23页 |
(三) 反对人为注重艺术形式、制造艺术赝品的艺术方法 | 第23-25页 |
(四) 反对现代主义复杂艰涩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托尔斯泰艺术形式论与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 | 第27-36页 |
(一) 结构作为艺术形式问题 | 第28-31页 |
(二) 手法作为艺术形式问题 | 第31-34页 |
(三) 语言作为艺术形式问题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接受与选择的偏差:托尔斯泰艺术形式论对俄苏文学的影响 | 第36-43页 |
(一) 托尔斯泰的艺术形式论对俄苏文学理论的影响 | 第36-40页 |
(二) 托尔斯泰的艺术形式论对俄苏作家创作的影响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