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冀中南高产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 | 第13-22页 |
2.1 1990-1994年审定的高产冬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 | 第13-14页 |
2.2 1995-1999年审定的冬小麦高产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 | 第14-16页 |
2.3 2000-2004年审定的高产冬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 | 第16-18页 |
2.4 15年来审定的高产冬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变化趋势 | 第18-22页 |
第三章 超高产小麦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 第22-29页 |
3.1 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指标 | 第22页 |
3.2 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 | 第22-23页 |
3.3 超高产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 | 第23-25页 |
3.4 超高产小麦品种的形态结构 | 第25-29页 |
第四章 冀中南麦区(水地)进一步提高冬小麦单产的潜在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4.1 产量构成因素的潜力分析 | 第29页 |
4.2 株型因素的潜力分析 | 第29-30页 |
4.3 生理因素的潜力分析 | 第30页 |
4.4 抗性方面的潜力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4.5 实例分析--高产小麦新品系“金丰113”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冀中南麦区(水地)冬小麦超高产育种目标的制定 | 第33-35页 |
5.1 冀中南麦区超高产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目标 | 第33页 |
5.2 冀中南麦区超高产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 | 第33页 |
5.3 冀中南麦区超高产冬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 | 第33-34页 |
5.4 冀中南麦区超高产冬小麦品种的生理要求 | 第34-35页 |
第六章 实现冀中南麦区超高产冬小麦育种目标的建议措施 | 第35-37页 |
6.1 重视小麦品种资源的收集、创制和研究利用 | 第35页 |
6.2 研究和采用新的小麦育种方法和育种技术 | 第35-36页 |
6.3 研究与超高产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