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的生理遗传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植物QTL研究方法简介第14-17页
     ·DNA分子标记第14-15页
     ·QTL定位群体第15页
     ·QTL分析方法第15-16页
     ·水稻分子连锁图谱第16-17页
   ·水稻生理性状QTL研究进展第17-22页
     ·渗透调节第17页
     ·叶绿素含量第17-18页
     ·光合特性第18页
     ·质膜透性第18-19页
     ·相对含水量第19页
     ·灌浆物质第19页
     ·离子吸收第19-20页
     ·磷吸收第20页
     ·脱落酸含量(ABA)第20-21页
     ·硅含量第21页
     ·过氧化氢含量第21页
     ·酶活性第21-22页
     ·铝抗性第22页
     ·抗UV-B第22页
   ·水稻QTL研究的发展和应用第22-26页
     ·以代谢为中心的QTL研究第23-24页
     ·水稻QTL的精细定位第24页
     ·水稻QTL的图位克隆第24-25页
     ·QTL定位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第25-26页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水稻叶片性状和根系活力的遗传分析第27-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试验材料与性状考察第27-28页
     ·QTL分析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4页
     ·性状表型及其变化第28页
     ·控制叶片性状QTL的检测结果第28-34页
     ·控制根系伤流量QTL的检测结果第34页
   ·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水稻籽粒淀粉分支酶的遗传分析第36-43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水稻RIL群体的性状考察第36-37页
     ·Q酶的提取和活性测定第37页
     ·遗传图谱构建矛QTL分析第37页
   ·结果第37-41页
     ·性状表型及其变化第37页
     ·控制Q酶活性的主效应QTL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37-40页
     ·控制Q酶活性的上位性QTL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40-41页
   ·讨论第41-43页
第四章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第43-54页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试验材料第44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44页
     ·QTL分析第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性状表型及其变化第44-45页
     ·控制叶绿素含量的主效应QTL及与环境互作第45页
     ·控制叶绿素含量的上位性QTL及与环境互作第45-49页
     ·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TL与产量性状QTL第49页
   ·讨论第49-54页
第五章 不同供水条件下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第54-64页
   ·材料与方法第55页
     ·试验材料和胁迫处理第55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55页
     ·QTL分析第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60页
     ·性状表型及其变化第55-56页
     ·控制叶绿素含量的主效应QTL第56-59页
     ·控制叶绿素含量的上位性QTL第59-60页
   ·讨论第60-64页
第六章 不同供水条件下水稻抗氧化酶活性的分子剖析第64-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试验材料和胁迫处理第65页
     ·测定方法第65-66页
     ·QTL分析第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性状表型及其变化第66-67页
     ·控制生化性状的主效应QTL第67页
     ·控制生化性状的上位性QTL第67-68页
   ·讨论第68-73页
第七章 总结第73-76页
   ·代谢途径QTL的研究第73-74页
   ·注重对遗传群体亲本的研究第74页
   ·生理生化性状测定的一致性第74页
   ·QTL作图的一致性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6页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文章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ADPH氧化酶参与盐胁迫诱导的烟草悬浮细胞活性氧的产生
下一篇:基于GIS的城市环保信息系统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