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 第13页 |
·农产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 | 第13页 |
·农田土壤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缺乏对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的系统研究 | 第18页 |
·缺乏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动态性研究 | 第18-19页 |
·缺乏适应性强的预警模型 | 第19页 |
·缺乏多种预警方法的综合运用 | 第19页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19页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系统的概念框架 | 第22-26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 | 第22-23页 |
·土壤 | 第22页 |
·土壤质量 | 第22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 | 第22页 |
·预警及其相关概念 | 第22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 | 第22-23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的警情、警源、警兆 | 第23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特点 | 第23-24页 |
·警情的累积性 | 第23页 |
·警情的突发性 | 第23页 |
·警兆的滞后性 | 第23-24页 |
·警源的复杂性 | 第24页 |
·预警标准的不确定性 | 第24页 |
·预警的动态性 | 第24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类型 | 第24-25页 |
·按预警内涵分 | 第24-25页 |
·按预警评价体系分 | 第25页 |
·按预警空间尺度分 | 第25页 |
·按预警时间尺度分 | 第25页 |
·按预警方式分 | 第25页 |
·本项目研究的重点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方法 | 第26-39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的基本方法 | 第26-27页 |
·环境监测预警(微观-宏观) | 第26页 |
·环境—经济预警(宏观-宏观) | 第26-27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 | 第27-32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 第27-28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测模型 | 第28-30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模型 | 第30-31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 | 第31-32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环境—经济预警体系 | 第32-39页 |
·构建农田土壤环境预警指标体系 | 第32-34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评价 | 第34-36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测模型 | 第36-37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模型 | 第37-38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郑州市郊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 | 第39-47页 |
·选择城市郊区农田作为实证研究的依据 | 第39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39-40页 |
·自然环境状况 | 第39页 |
·水文状况 | 第39页 |
·土壤类型状况 | 第39-40页 |
·环境污染状况 | 第40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 | 第40-47页 |
·预警评价因子选择 | 第40-41页 |
·数据分析 | 第41-44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 | 第44-46页 |
·预警结果简析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郑州市郊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环境—经济预警 | 第47-63页 |
·环境—经济预警方法的依据 | 第47-48页 |
·选择环境—经济预警方法的原因 | 第47页 |
·环境—经济预警方法的依据 | 第47-48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 | 第48-62页 |
·构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指标预测 | 第49-55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指标评价 | 第55-62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 | 第62页 |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主要成果 | 第63页 |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创新点 | 第64页 |
·预警方法讨论 | 第64-65页 |
·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