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21页
文献综述第21-23页
第一章 导论第23-33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23-24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及基本思路第24-25页
  一、研究的目标第24-25页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5页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5-27页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26页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6-27页
 第四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7-31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第27-29页
  二、关于国内的研究情况第29-31页
 第五节 论文框架设计第31-33页
第二章 茧丝绸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借鉴第33-41页
 第一节 系统理论第33-34页
  一、内涵及内容第33页
  二、系统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33-34页
 第二节 制度创新理论第34-35页
  一、内涵及内容第34页
  二、制度创新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34-35页
 第三节 技术创新理论第35-37页
  一、内涵及内容第35-36页
  二、技术创新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36-37页
 第四节 区域经济理论第37-39页
  一、内涵及内容第37页
  二、区域经济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37-39页
 第五节 贸易理论第39-41页
  一、国际产业分工与协作第39页
  二、贸易与经济发展第39-40页
  三、市场竞争第40-41页
第三章 茧丝绸产业系统概述第41-48页
 第一节 茧丝绸产业系统构成第41-42页
  一、种桑业第41页
  二、养蚕业第41页
  三、丝绸加工业第41-42页
  四、茧丝绸贸易业第42页
 第二节 茧丝绸产业系统功能第42-45页
  一、产业功能第42-43页
  二、就业功能第43页
  三、换汇功能第43-45页
  四、生态环保功能第45页
 第三节 茧丝绸产业系统的特征第45-47页
  一、产业链长第45页
  二、产业关联度高、协调管理难度大第45-46页
  三、对市场依赖性很强第46页
  四、对技术依存度高第46页
  五、市场空间处于狭小状态,有待开发第46-47页
 第四节 茧丝绸产业发展前景第47-48页
  一、传统丝绸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第47页
  二、高精丝绸产品开发的前景广阔第47页
  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前景广阔第47-48页
第四章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历史回顾第48-65页
 第一节 我国茧丝绸业的起源第48-50页
  一、民间传说第48页
  二、文献的记载第48-49页
  三、考古的发现第49-50页
 第二节 我国茧丝绸业的兴衰历程第50-58页
  一、两汉时期我国茧丝绸业的兴盛第50-51页
  二、盛唐时期我国茧丝绸业的兴旺第51-52页
  三、宋元明及清前期我国茧丝绸业的发展第52-55页
  四、近代(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我国茧丝绸业的衰落第55-56页
  五、新中国成立后茧丝绸业的复兴第56-58页
 第三节 茧丝绸业与我国农耕文明第58-60页
  一、数千年领先世界的茧丝绸技术第58-59页
  二、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9页
  三、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贡献第59-60页
 第四节 “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第60-62页
  一、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第60页
  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播第60-61页
  三、促进了国际贸易第61页
  四、推进了中国对世界的了解第61-62页
 第五节 茧丝绸业与国运同兴衰第62-65页
  一、茧丝绸业发展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第62页
  二、国家强盛为茧丝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第62-63页
  三、国家衰落使茧丝绸必遭重创第63页
  四、国家农商政策对茧丝绸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第63-65页
第五章 世界茧丝绸业发展格局及变迁第65-83页
 第一节 我国茧丝绸业的复兴第65-70页
  一、由衰落到复兴的历程第65-66页
  二、我国茧丝绸业以出口为主导第66-68页
  三、我国茧丝绸业的科技第68-70页
 第二节 日本茧丝绸业的鼎盛与衰落第70-74页
  一、日本茧丝绸业的发端与振兴第70-72页
  二、日本茧丝绸业的衰落及原因第72-73页
  三、日本的茧丝绸科技研发第73-74页
 第三节 印度茧丝绸业的发展第74-77页
  一、印度的茧丝绸发展历程第74-75页
  二、印度的茧丝绸业生产规模和水平第75页
  三、印度的茧丝绸贸易第75-76页
  四、印度的茧丝绸发展前景第76-77页
 第四节 巴西茧丝绸业的发展第77-80页
  一、巴西的茧丝绸发展历程第77页
  二、巴西的茧丝绸业生产规模和水平第77-78页
  三、巴西的茧丝绸贸易第78-79页
  四、发展前景第79-80页
 第五节 世界茧丝绸生产消费格局第80-83页
第六章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第83-103页
 第一节 我国桑蚕生产现状第83-85页
  一、桑园面积、养蚕规模及产量第83-84页
  二、桑蚕生产布局及变动趋势第84-85页
  三、桑蚕生产组织结构及生产方式第85页
 第二节 我国丝绸工业生产现状第85-89页
  一、主要丝绸产品及生产规模第85-87页
  二、丝绸工业的行业分布与地域分布第87-88页
  三、丝绸工业生产效率及效益第88-89页
 第三节 我国茧丝绸贸易业发展现状第89-95页
  一、贸易情况第89-94页
  二、国内茧丝绸贸易体制与运行方式第94-95页
  三、茧丝绸进出口贸易体制与运行方式第95页
 第四节 我国茧丝绸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第95-98页
  一、产业发展的剧烈波动与反复震荡第95页
  二、生产规模低水平盲目扩张第95-96页
  三、农、工、贸利益尖锐对立第96页
  四、生产主体间恶性竞争第96-97页
  五、产品市场拓展不开,发展受限第97页
  六、总体效益不高,一度陷入恶性循环第97-98页
 第五节 我国茧丝绸业存在问题的原因第98-103页
  一、管理体制的缺陷第98-99页
  二、调控手段的陈旧与操作上的失灵第99-100页
  三、生产经营组织体系的松散无序第100页
  四、蚕茧生产、丝绸加工、茧丝绸贸易的严重脱节第100页
  五、利益分配关系的失衡第100-101页
  六、技术瓶颈带来的重大影响第101-103页
第七章 新时期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目标与思路第103-111页
 第一节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机遇第103-105页
  一、良好的发展条件第103页
  二、强大的竞争优势第103页
  三、广阔的市场前景第103-104页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会第104-105页
 第二节 我国茧丝绸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第105页
  一、国内经济转型对茧丝绸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第105页
  二、面临技术突破与市场开拓的难题第105页
  三、与新兴生产国的竞争第105页
 第三节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目标第105-107页
  一、蚕茧生产强国第106页
  二、丝绸加工强国第106页
  三、茧丝绸科技强国第106页
  四、茧丝绸消费大国第106-107页
  五、茧丝绸出口强国第107页
 第四节 我国茧丝绸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第107-109页
  一、创建与现代茧丝绸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第107页
  二、构建与现代茧丝绸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第107-108页
  三、创建我国茧丝绸科技创新体系第108页
  四、构建协调发展、高效运行的现代茧丝绸生产经营体系第108-109页
  五、完成茧丝绸业的布局结构调整第109页
 第五节 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第109-111页
  一、市场导向第109页
  二、效益优先第109-110页
  三、稳步推进第110-111页
第八章 我国茧丝绸业管理体制改革第111-120页
 第一节 茧丝绸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第111-112页
  一、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取向第111页
  二、对茧丝绸产业链的一体化管理第111页
  三、管理部门与生产经营的彻底分离第111-112页
 第二节 茧丝绸产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第112-113页
  一、构建一体化的产业管理机制第112页
  二、建立统一有序的全国茧丝绸市场第112-113页
  三、统一全国茧丝绸产业发展政策第113页
 第三节 管理机构的职能界定第113-116页
  一、制定茧丝绸业发展规划第113-114页
  二、制定并实施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第114页
  三、对茧丝绸业发展实施宏观管理与调控第114-115页
  四、建立与维护茧丝绸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第115页
  五、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第115-116页
 第四节 茧丝绸业市场化管理方法选择第116-117页
  一、市场诱导第116页
  二、对市场经营行为的监测与管理第116页
  三、信息收集与传递第116-117页
 第五节 丝绸业宏观调控手段应用第117-120页
  一、政策的激励与约束第117页
  二、信贷与税收手段第117页
  三、建立厂丝储备制度第117-118页
  四、设立茧丝绸发展基金第118页
  五、必要的行政干预第118-120页
第九章 我国茧丝绸生产经营模式构建第120-129页
 第一节 蚕茧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第120-122页
  一、由“满天星”向重点产区集中第120页
  二、由“副业”向专业蚕农的转变第120-121页
  三、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第121页
  四、蚕茧稳定生产格局的形成第121-122页
 第二节 蚕茧生产组织结构变革第122-123页
  一、蚕茧生产主体由分散无序到组织化——新的生产主体塑造第122页
  二、蚕茧生产组织模式第122页
  三、蚕茧生产组织的运行第122-123页
 第三节 丝绸生产经营企业改革第123-125页
  一、丝绸生产经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第123-124页
  二、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第124页
  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塑造第124-125页
  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决策创新第125页
 第四节 丝绸生产经营企业的组织与联合第125-127页
  一、丝绸生产经营企业的并购与重组第125-126页
  二、丝绸生产经营企业的联合与合作第126页
  三、丝绸生产经营行业协会第126页
  四、丝绸生产经营集团(或公司)的培育第126-127页
 第五节 茧丝绸生产经营的系统协调第127-129页
  一、蚕茧、丝绸、丝绸制品生产及经营行业组织构建第127页
  二、茧丝绸产业组织构建第127页
  三、蚕茧、丝绸、丝绸制品生产行业内部的协调第127-128页
  四、蚕茧、丝绸、丝绸制品生产行业之间的协调第128页
  五、蚕茧、丝绸、丝绸制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协调第128-129页
第十章 我国茧丝绸业的布局调整第129-133页
 第一节 茧丝绸产业布局调整的必然性第129-130页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引发的产业转移第129页
  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客观需要第129页
  三、区域资源秉赋造成的必然结果第129-130页
 第二节 实施蚕茧生产“东桑西移”战略第130-131页
  一、东部蚕茧生产的颓势第130页
  二、西部蚕茧生产的比较优势第130-131页
  三、西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第131页
 第三节 丝绸加工业布局调整第131-133页
  一、东部丝绸加工业的稳定与整合第131-132页
  二、西部丝绸加工业的改造与发展第132页
  三、东西部丝绸加工业的分工与协作第132页
  四、全国丝绸加工业的重心转移第132-133页
第十一章 我国茧丝绸市场体系建设第133-142页
 第一节 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第133-134页
  一、消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封锁第133页
  二、促进茧丝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第133-134页
  三、形成全国统一的茧丝绸市场第134页
 第二节 构建茧丝绸市场体系第134-136页
  一、构建完善的茧丝绸交易市场体系第134-135页
  二、构建完善的茧丝绸市场设施体系第135-136页
  三、建设便捷的茧丝绸市场信息体系第136页
 第三节 加强茧丝绸市场制度建设第136-138页
  一、市场主体行为规则第136页
  二、市场运行制度第136-137页
  三、市场秩序的规范与整顿第137-138页
 第四节 茧丝绸市场准入第138-139页
  一、蚕种生产经营准入制第138-139页
  二、鲜茧收购准入制第139页
 第五节 茧丝绸出口贸易的组织与管理第139-142页
  一、组建全国统一的茧丝绸出口行业协会第139-140页
  二、构建丝绸价格协调机制第140页
  三、对传统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拓展第140-141页
  四、对新兴出口市场的开辟第141页
  五、与国外生产者的竞争第141-142页
第十二章 我国茧丝绸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第142-149页
 第一节 重构我国蚕桑技术推广体系第142-143页
  一、公共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及效能发挥第142页
  二、公司(企业)技术推广机构创建与职能发挥第142页
  三、蚕农组织技术推广机构创建与职能发挥第142-143页
 第二节 加强我国茧丝绸产业人才培养第143-144页
  一、科研人才的培养第143页
  二、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第143-144页
  三、生产经营人才的培养第144页
 第三节 我国茧丝绸产业科技发展的重点第144-146页
  一、桑、蚕品种技术第144-145页
  二、丝绸印染及产品成型(防皱、防缩、防变形)技术第145页
  三、高、精、尖丝绸产品生产技术第145-146页
  四、茧丝绸业生产设备技术第146页
 第四节 我国茧丝绸产业科技发展的推进第146-149页
  一、科技研发机构的改制第146-147页
  二、茧丝绸企业集团科技研发的开展第147页
  三、科技研发投入新机制的形成第147-148页
  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形成第148页
  五、茧丝绸产业科技的国际合作第148-149页
第十三章 我国丝绸强国地位的重塑第149-159页
 第一节 茧丝绸科技强国地位的塑造第149-151页
  一、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茧丝绸专家第149页
  二、建设世界一流的茧丝绸科研基地第149页
  三、开发一批世界领先的茧丝绸科技成果第149-150页
  四、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茧丝绸生产第150-151页
 第二节 巩固和提升茧丝生产大国地位第151-152页
  一、大幅提高茧丝单产与品质第151页
  二、进一步提高茧丝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第151-152页
 第三节 丝绸加工强国地位的塑造第152-154页
  一、传统丝绸产品加工质量的显著提高第152页
  二、丝绸新产品的开发第152-153页
  三、高精尖丝绸产品的开发第153页
  四、丝绸知名产品的品牌创造第153-154页
 第四节 茧丝绸贸易大国的重塑第154-156页
  一、巨大国内市场的有效开拓第154页
  二、对国际茧丝市场的垄断第154-155页
  三、对国际丝绸市场的有效占领第155页
  四、对国际丝绸服装市场的开拓与占有第155-156页
 第五节 茧丝绸产业拓展强国地位构建第156-159页
  一、桑产业的深度综合开发第156页
  二、蚕业的深度综合开发第156-157页
  三、丝业的深度综合开发第157页
  四、蚕桑循环经济第157-15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59-162页
致谢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