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种群遗传分化与黄酮类化合物变异研究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6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3-22页
  1.2.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第13-15页
  1.2.2 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5-18页
  1.2.3 基因流在濒危植物保护中的作用第18-21页
  1.2.4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第21-22页
 1.3 研究对象第22-24页
  1.3.1 疏花水柏枝形态特征第22-23页
  1.3.2 疏花水柏枝的地理分布及系统学意义第23-24页
   1.3.2.1 疏花水柏枝生境特征第23-24页
   1.3.2.2 疏花水柏枝系统学意义第24页
 1.4 研究进展第24-25页
 1.5 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6页
 2.1 样地的确定、调查与取样第26页
 2.2 研究方法第26-36页
  2.2.1 疏花水柏枝形态分化研究第26-28页
  2.2.2 疏花水柏枝等位酶分析第28-32页
   2.2.2.1 样品制备第28-29页
   2.2.2.2 电泳及染色第29页
   2.2.2.3 Rf值计算及图谱绘制第29-30页
   2.2.2.4 遗传多样性的度量第30-31页
   2.2.2.5 种群或种的遗传结构度量第31-32页
   2.2.2.6 种群间遗传关系度量第32页
   2.2.2.7 聚类分析第32页
  2.2.3 疏花水柏枝SDS-PAGE标记分析第32-34页
   2.2.3.1 蛋白提取第33页
   2.2.3.2 蛋白定量第33页
   2.2.3.3 凝胶制备第33-34页
   2.2.3.4 点样及电泳第34页
   2.2.3.5 染色和脱色第34页
   2.2.3.6 聚类分析第34页
  2.2.4 疏花水柏枝黄酮类化合物变异研究第34-36页
   2.2.4.1 取材第34页
   2.2.4.2 药品及主要仪器第34-35页
   2.2.4.3 测定方法第35页
   2.2.4.4 正交试验第35-36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6-64页
 3.1 疏花水柏枝形态分化数量分析第36-40页
  3.1.1 方差分析第36页
  3.1.2 聚类分析第36-39页
   3.1.2.1 个体水平上的聚类分析第36-38页
   3.1.2.2 种群水平上的聚类分析第38-39页
  3.1.3 讨论第39-40页
 3.2 疏花水柏枝酶电泳的遗传分化研究第40-58页
  3.2.1 谱带分布式样第40-46页
  3.2.2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46-48页
  3.2.3 种群遗传分化第48-51页
  3.2.4 种群间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第51-54页
  3.2.5 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第54-58页
 3.3 疏花水柏枝黄酮类化合物标记研究第58-64页
  3.3.1 芦丁吸收峰测定和标准曲线绘制第58-59页
  3.3.2 不同乙醇浓度对提取总黄酮量的影响第59-60页
  3.3.3 不同温度条件对提取总黄酮量的影响第60-61页
  3.3.4 不同酸碱度对提取总黄酮量的影响第61页
  3.3.5 正交实验第61-62页
  3.3.6 种群间总黄酮的变异第62-64页
   3.3.6.1 提取结果测定第62页
   3.3.6.2 结果分析第62-64页
第四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些肿瘤标记物及抗肿瘤药物的毛细管电泳研究
下一篇:网络生产力条件下的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