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曲霉单宁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黑曲霉ST31中的表达
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1-21页 |
·材料 | 第11-12页 |
·菌株,质粒,培养基 | 第11页 |
·常用的酶,试剂和设备 | 第11-12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12-21页 |
·米曲霉基因组总DNA的制备 | 第12-13页 |
·Tannase基因的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 第13-14页 |
·ANEP2_SP2_tan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14-17页 |
·黑曲霉原生质制备 | 第17-18页 |
·原生质体的转化 | 第18页 |
·转化子的PCR验证 | 第18-19页 |
·单宁酶酶活的测定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重组质粒ANEP2-SP2-tan的构建 | 第21-24页 |
·Tannase基因的克隆及其测序验证 | 第21-23页 |
·重组质粒ANEP2-SP2-tan的构建 | 第23-24页 |
·重组质粒的PCR验证 | 第24页 |
·黑曲霉ST31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24-26页 |
·酶系统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 第24-25页 |
·稳定剂的影响 | 第25页 |
·原生质体的形态观察 | 第25-26页 |
·原生质体的再生 | 第26页 |
·重组载体的转化实验 | 第26-27页 |
·转化子的PCR验证 | 第27页 |
·Tannase酶活性的测定 | 第27-30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0-33页 |
·黑曲霉ST31的外源质粒转化体系 | 第30-31页 |
·黑曲霉ST31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30页 |
·原生质体的转化 | 第30-31页 |
·单宁酶的表达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录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