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1 引言 | 第10-2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 ·乳酸菌的定义 | 第10-11页 |
| ·本研究所涉及领域及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 ·理论依据 | 第12-15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目的 | 第18页 |
| ·意义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主要材料与设备 | 第20-21页 |
| ·试验用菌株 | 第20页 |
| ·试验材料及试剂 | 第20-21页 |
| ·主要设备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 ·乳酸球菌的活化 | 第21-22页 |
| ·乳酸球菌不同属的鉴定试验 | 第22页 |
| ·种的鉴定试验 | 第22-26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46页 |
| ·乳酸球菌的鉴定结果 | 第26-42页 |
| ·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及培养特性 | 第26页 |
| ·乳酸球菌属的鉴定结果 | 第26页 |
| ·各菌株16S rDNA的PCR扩增结果 | 第26-32页 |
| ·各菌株PCR产物的测序结果 | 第32-36页 |
| ·16S rDNA片段聚类分析 | 第36-42页 |
| ·讨论 | 第42-46页 |
| ·菌株鉴定的精确度 | 第43页 |
| ·引物设计依据 | 第43页 |
| ·克隆载体的选择 | 第43页 |
| ·DNA标准Marker的选择 | 第43-44页 |
| ·各菌株 PCR产物的差异 | 第44页 |
| ·使用不同Taq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 第44页 |
| ·其它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 第44-46页 |
| 4 结论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 附录 A 使用rTaq扩增各菌株16S rDNA序列测序结果 | 第54-56页 |
| 附录 B 测序图 | 第56-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