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敲诈勒索罪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外文摘要 | 第3-6页 |
绪言 | 第6-7页 |
第1章 概述 | 第7-13页 |
·概念 | 第7-8页 |
·历史沿革 | 第8-10页 |
·中外立法概览 | 第10-13页 |
·本罪的外国立法现状 | 第10-11页 |
·新中国刑法中敲诈勒索罪的创制 | 第11-13页 |
第2章 犯罪的构成特征 | 第13-32页 |
·主体特征 | 第13页 |
·主观特征 | 第13-18页 |
·犯罪故意 | 第14-15页 |
·犯罪目的 | 第15-18页 |
·客观特征 | 第18-24页 |
·对威胁、胁迫行为的正确认识 | 第21-22页 |
·判断威胁或要挟行为的标准 | 第22-24页 |
·实施恐吓事实的属性 | 第24页 |
·客体特征 | 第24-32页 |
·犯罪客体 | 第24-25页 |
·犯罪对象 | 第25-32页 |
第3章 司法认定上的疑难问题 | 第32-46页 |
·罪与非罪 | 第32-36页 |
·涉及行使权利的敲诈勒索罪与非罪的处理原则 | 第32-35页 |
·敲诈勒索罪与其他勒索、恐吓行为的界限 | 第35-36页 |
·此罪与彼罪 | 第36-44页 |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 第36-41页 |
·敲诈勒索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 第41-44页 |
·本罪的未遂形态及其与既遂的区分 | 第44-46页 |
·本罪的犯罪未遂形态 | 第44页 |
·本罪的未遂与既遂的区分问题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5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1-52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