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产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学研究简述 | 第16-18页 |
·公理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9-21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公理化设计理论研究 | 第22-40页 |
·引言 | 第22页 |
·公理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 第22-27页 |
·域 | 第22-24页 |
·“之”字形映射 | 第24-25页 |
·层次结构 | 第25-26页 |
·设计公理 | 第26-27页 |
·设计公理的数学描述 | 第27-32页 |
·独立性公理 | 第27-29页 |
·信息公理 | 第29-32页 |
·设计公理的推论及定理 | 第32-34页 |
·推论 | 第32-33页 |
·定理 | 第33-34页 |
·公理化设计过程 | 第34-39页 |
·公理化设计分析过程 | 第36-37页 |
·公理化设计分解过程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研究 | 第40-57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并行设计研究现状 | 第41-45页 |
·设计过程模型 | 第45-50页 |
·设计过程的认知模型 | 第46页 |
·产品串行开发周期模型 | 第46-48页 |
·并行设计模型 | 第48-50页 |
·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模型 | 第50-56页 |
·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并行设计过程分析 | 第50-52页 |
·并行设计矩阵 | 第52-54页 |
·并行设计中的约束 | 第54-55页 |
·并行设计中的评价和决策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产品需求分析 | 第57-69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需求分析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58-60页 |
·需求分析的概念 | 第58页 |
·产品需求的特点 | 第58-59页 |
·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产品需求分析模型建立 | 第60-67页 |
·用户需求信息的敏捷获取 | 第61-63页 |
·用户需求的评价 | 第63页 |
·用户需求的描述 | 第63-64页 |
·从用户需求到功能要求的映射 | 第64-67页 |
·实例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公理化设计与质量功能配置集成 | 第69-89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QFD 的基本原理 | 第70-78页 |
·QFD 的概念 | 第70-71页 |
·QFD 的分解模型 | 第71-72页 |
·QFD 中的核心元件——HOQ | 第72-76页 |
·QFD 方法的优缺点 | 第76-77页 |
·QFD 的研究现状 | 第77-78页 |
·公理化设计与QFD 的集成 | 第78-84页 |
·公理化设计与QFD 集成系统模型 | 第78-79页 |
·公理化设计与QFD 集成系统的实施过程 | 第79-84页 |
·应用实例 | 第84-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公理化设计与面向装配设计集成的产品信息模型 | 第89-107页 |
·引言 | 第89-90页 |
·面向装配的产品信息模型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第90-92页 |
·面向装配的产品信息模型的概念 | 第90页 |
·研究产品装配信息模型的目的和意义 | 第90-91页 |
·装配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91-92页 |
·产品功能——结构层次模型的建立 | 第92-95页 |
·产品的功能树和结构树 | 第92-94页 |
·产品的功能—结构层次模型 | 第94-95页 |
·面向装配的产品信息模型 | 第95-103页 |
·功能描述 | 第96-97页 |
·功能—结构映射 | 第97-98页 |
·产品定义 | 第98页 |
·装配单元 | 第98-99页 |
·装配关系 | 第99-100页 |
·装配工艺信息 | 第100-103页 |
·实例分析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七章 设计方案的评价决策 | 第107-125页 |
·引言 | 第107-108页 |
·设计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8-109页 |
·基于公理化设计的评价决策系统[151] | 第109-118页 |
·评价决策系统的结构 | 第109-110页 |
·面向制造设计的决策过程 | 第110-118页 |
·信息公理在产品设计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 第118-124页 |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119页 |
·信息公理的建立 | 第119-120页 |
·评价指标的信息量计算 | 第120-123页 |
·实例分析 | 第123-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八章 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公理化设计 | 第125-144页 |
·引言 | 第125页 |
·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公理化设计 | 第125-139页 |
·公理化设计与面向对象方法集成 | 第126页 |
·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公理化设计方法 | 第126-130页 |
·面向对象公理化设计软件系统决策过程 | 第130-139页 |
·公理化设计软件系统的应用 | 第139-143页 |
·需求分析 | 第140页 |
·设计分析 | 第140页 |
·产品信息 | 第140-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九章 全文的总结和展望 | 第144-14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 第144-146页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7页 |
致 谢 | 第157-15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