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野生二粒小麦隐性抗白粉基因的分子定位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一、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 第11-16页 |
(一) 资源的重要性 | 第11页 |
(二) 种质资源的类型 | 第11-12页 |
(三) 种质资源的收集、筛选与鉴定 | 第12-13页 |
(四) 种质资源的利用 | 第13-16页 |
1、杂交和回交转移 | 第13页 |
2、染色体操作 | 第13-14页 |
3、分子标记辅助的基因转移 | 第14-16页 |
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4-15页 |
2) QTL分析法转移基因 | 第15页 |
3)遗传工程法转移基因 | 第15-16页 |
二、小麦白粉病抗性及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 第16-26页 |
(一)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与危害 | 第16-17页 |
(二) 小麦白粉病抗性的遗传 | 第17-18页 |
(三)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发掘 | 第18-24页 |
1. 来自普通小麦抗源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18-20页 |
2. 来自小麦近缘种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0-22页 |
1)来自于斯卑脱小麦和山羊草类的抗性基因 | 第20页 |
2)来自于一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0-21页 |
3)来自于四倍体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1-22页 |
3. 来自于远缘物种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22-23页 |
4.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利用 | 第23-24页 |
(四) 作物抗白粉病基因的克隆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26-39页 |
引言 | 第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一、材料 | 第26页 |
二、抗性鉴定 | 第26-27页 |
三、DNA提取 | 第27页 |
四、抗感 DNA池的配制 | 第27页 |
五、SSR标记筛选 | 第27页 |
六、PCR反应和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7-28页 |
七、标记连锁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一、抗性遗传分析 | 第28-31页 |
(一) F2代白粉病抗性分离 | 第28页 |
(二) F3代家系的抗性分离 | 第28-30页 |
(三) F3代家系的抗性分离 | 第30-31页 |
(四) F2代基因型推测 | 第31页 |
二、隐性抗病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 | 第31-37页 |
(一) 多态性 SSR标记的筛选 | 第31-32页 |
(二) 隐性抗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32-33页 |
(三) 隐性抗病基因及标记的连锁分析 | 第33-37页 |
1、利用 F2代资料的连锁分析 | 第33-36页 |
2、利用 F3家系资料的连锁分析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