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民族风俗习惯总志论文

从大新生育习俗看壮族生育观念与生育文化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目录第5-7页
绪论第7-15页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第7-9页
  (一) 选题缘起第7-8页
  (二) 选题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综述第9-13页
  (一) 国外生育习俗理论研究现状第9-11页
  (二) 国内的育儿习俗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研究角度与方法第13-14页
 四、关键语汇及地方话语的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展演生育习俗的生境第15-23页
 第一节 自然、经济基础第15-17页
 第二节 社会、文化背景第17-20页
  1.不落夫家第18-19页
  2.宜弟习俗第19页
  3.幼子继承制第19-20页
 第三节 调研点的基本概况第20-22页
 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孕育第23-34页
 第一节 祈子神话及相关习俗第23-27页
  一、花婆神话的演述第23-25页
  二、祈子习俗第25-27页
 第二节 怀孕习俗及相关禁忌第27-33页
  一、怀孕禁忌第28-30页
  二、保胎习俗第30-31页
  三、性别预测第31-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生育第34-54页
 第一节 生产习俗第34-37页
 第二节 诞生礼仪第37-47页
  一、三朝第37-38页
  二、满月第38-39页
  三、安花第39-47页
 第二节 月中喂养习俗第47-52页
  一、开奶第47-48页
  二、坐月子第48-50页
  三、剃头第50-51页
  四、回外家第51页
  五、命名第51-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养育第54-69页
 第一节 日常喂养第54-59页
  一、衣第54-55页
  二、食第55-56页
  三、住第56-58页
  四、疾病防治第58-59页
 第二节 保婴仪式第59-68页
  一、平安符第59-61页
  二、带发第61页
  三、补桥第61-62页
  四、解短第62-66页
  五、夜哭第66-67页
  六、认干亲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传统生育习俗在现代的继承与发展第69-74页
 第一节 传统生育习俗的传承第69-70页
 第二节 科学生育方式的融入第70-71页
 第三节 生育心理的日趋转变第71-72页
 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生育习俗中的生命观第74-84页
 第一节 生育习俗的产生——生儿育女的重要性第74-77页
  一、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第75-76页
  二、“以人为本”、扩大家族势力第76页
  三、重男不轻女第76-77页
 第二节 生育习俗的目的——生命延续的功利性第77-81页
  一、着眼于今生的生育信仰第78-79页
  二、现代社会的生育环境第79-81页
 第三节 生育习俗的保障——社会关系的稳定性第81-83页
  一、姻亲关系第81-82页
  二、宗族关系第82-83页
 小结第83-84页
结语第84-90页
 1.实用功能: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第85页
 2.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第85-86页
 3.文化功能:传承传统知识第86-88页
 4.心理功能:寄托对后代的美好愿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附录一:《十月怀胎歌》第93-94页
附录二:《正一设蘸祈嗣送花解丹秘旨科》第94-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9-100页
后记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做遗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学反思
下一篇:西康省制进程中的权力角逐与政治秩序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