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2页 |
第1章 国际许可证贸易概述 | 第12-21页 |
1.1 国际许可证贸易的涵义和种类 | 第12-15页 |
1.1.1 许可证贸易的涵义 | 第12页 |
1.1.2 许可证贸易的分类 | 第12-14页 |
1.1.3 许可证贸易的基本形式 | 第14-15页 |
1.2 许可证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的区别 | 第15-17页 |
1.2.1 许可证贸易在交易中产生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 第15-16页 |
1.2.2 许可证贸易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 第16页 |
1.2.3 许可证贸易价格的确定具有复杂性 | 第16页 |
1.2.4 许可证贸易价款支付方式的多样性 | 第16-17页 |
1.3 国际许可证贸易的功能 | 第17-21页 |
1.3.1 建立许可网络,扩展业务地域和产品市场 | 第17-18页 |
1.3.2 实现市场先占,加速技术升级 | 第18-19页 |
1.3.3 强化品牌效应,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 第19-20页 |
1.3.4 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控制力度 | 第20-21页 |
第2章 国际许可证贸易与垄断 | 第21-39页 |
2.1 国际许可证贸易的实现形式——许可协议 | 第22-27页 |
2.1.1 国际许可协议及其法律特征 | 第22-25页 |
2.1.2 国际许可协议的主要形式 | 第25-27页 |
2.2 国际许可协议中的垄断性条款 | 第27-33页 |
2.2.1 对销售以专利方法制造的产品的限制 | 第28页 |
2.2.2 授权非专利范围的保护项目的使用费 | 第28页 |
2.2.3 使用领域限制 | 第28-29页 |
2.2.4 受保护产品首次授权销售后限制 | 第29-30页 |
2.2.5 许可协议设定的搭售 | 第30-31页 |
2.2.6 许可协议的独家交易 | 第31页 |
2.2.7 许可协议规定的回授 | 第31-32页 |
2.2.8 进行限定价格 | 第32-33页 |
2.3 垄断性条款存在的原因 | 第33-39页 |
2.3.1 许可证贸易本身的特殊性 | 第33-35页 |
2.3.2 垄断性条款在一定范围的合理性经济分析 | 第35-39页 |
第3章 国际许可证贸易与反垄断 | 第39-66页 |
3.1 国际许可证贸易领域反垄断的必要性 | 第39-47页 |
3.1.1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的潜在冲突 | 第39-41页 |
3.1.2 许可人可能利用其优势地位滥用权利 | 第41-42页 |
3.1.3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限制的协调 | 第42-47页 |
3.2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对垄断性条款的态度 | 第47-49页 |
3.2.1 美国关于限制性条款的反垄断法 | 第47-48页 |
3.2.2 欧盟关于限制性条款的反垄断法 | 第48-49页 |
3.2.3 日本关于限制性条款的反垄断法 | 第49页 |
3.3 国际许可证贸易中垄断性条款的国际管制 | 第49-54页 |
3.3.1 《多边协议的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公平原则和规则》 | 第49-51页 |
3.3.2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关于反垄断的规定 | 第51页 |
3.3.3 许可证贸易反垄断国际公约——TRIPS协议 | 第51-54页 |
3.4 关于我国许可证贸易反垄断立法的思考 | 第54-66页 |
3.4.1 制定许可证贸易反垄断法的迫切性 | 第54-57页 |
3.4.2 对现行立法的评价 | 第57-61页 |
3.4.3 国外相关立法的启示 | 第61-64页 |
3.4.4 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