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一、社区研究及其相关成果 | 第10-11页 |
二、民族社区研究及其相关成果 | 第11页 |
三、民族社区工作研究及其相关成果 | 第11-12页 |
四、社区民族关系研究及其相关成果 | 第12-13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田野调查法 | 第14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四、观察研究法 | 第14-15页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社区 | 第15页 |
二、民族社区 | 第15页 |
三、民族社区工作 | 第15页 |
四、和谐民族关系 | 第15-16页 |
五、相关性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新疆昌吉市基本情况及民族关系概况 | 第17-29页 |
第一节 新疆昌吉市的基本情况 | 第17-22页 |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 第17-18页 |
二、人口状况与民族构成 | 第18-19页 |
三、经济结构 | 第19页 |
四、民族文化 | 第19-21页 |
五、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新疆昌吉市民族关系概况 | 第22-29页 |
一、新疆昌吉市民族关系的构成 | 第22-24页 |
二、新疆昌吉市民族关系的现状 | 第24-25页 |
三、影响新疆昌吉市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 | 第25-29页 |
第二章 新疆昌吉市民族社区工作经验 | 第29-40页 |
第一节 新疆昌吉市民族社区概况 | 第29-30页 |
一、宁边路街道西街社区概况 | 第29页 |
二、延安北路街道柳树巷社区概况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新疆昌吉市民族社区工作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经验 | 第30-38页 |
一、党建工作为民族社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提供组织保证 | 第30-31页 |
二、基层民主建设是民族社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 | 第31-32页 |
三、改善民生是实现民族社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关键环节 | 第32-34页 |
四、加强民族团结是民族社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主要途径 | 第34-36页 |
五、宗教事务管理是民族社区营造和谐民族关系氛围的必要条件 | 第36-37页 |
六、治安防范工作是促进民族社区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民族社区工作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相关性 | 第38-40页 |
一、民族社区工作是有效调节民族利益关系,化解民族矛盾的前沿 | 第38页 |
二、民族社区工作为各族居民提供服务,有利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 第38-39页 |
三、民族社区工作是民族关系预警与应急处理的结点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新疆昌吉市民族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 | 第40-53页 |
第一节 新疆昌吉市民族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40-48页 |
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工作不到位 | 第40-42页 |
二、各族居民参与程度不高,交流不足 | 第42-44页 |
三、服务体系滞后,为各民族居民服务意识不强 | 第44-46页 |
四、非政府社团组织发展不成熟,制约其充分发挥社会功能 | 第46-47页 |
五、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成为工作短板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相关问题形成因素探析 | 第48-51页 |
一、缺乏正确的民族社区工作理念 | 第48页 |
二、民族社区资金投入力度普遍不足 | 第48-49页 |
三、民族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薄弱 | 第49-50页 |
四、民族社区缺乏正确民族意识的引导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新疆昌吉市民族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 | 第51-53页 |
一、政治领域 | 第51页 |
二、经济领域 | 第51-52页 |
三、思想文化领域 | 第52页 |
四、社会领域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解决新疆昌吉市民族社区工作问题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建议 | 第53-65页 |
第一节 完善民族社区管理体制,全面建设和谐民族社区 | 第53-56页 |
一、转变传统观念,高度重视民族社区工作 | 第53页 |
二、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 第53-55页 |
三、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 | 第55页 |
四、制定预警机制,有效防止民族问题发生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引导各族居民积极参与管理,着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 第56-58页 |
一、大力培养各族居民参与意识与归属意识 | 第56-57页 |
二、积极拓宽各族居民参与管理领域和渠道 | 第57页 |
三、努力营造民族社区宽容的民族文化氛围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强化民族社区服务体系,形成各族居民和谐生活的局面 | 第58-62页 |
一、解决民族社区少数民族的特困问题 | 第58-59页 |
二、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体系 | 第59-60页 |
三、开办民族社区学校,提高各族居民综合素质 | 第60-61页 |
四、进一步完善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失业居民再就业 | 第61-62页 |
第四节 加强非政府社团组织建设,促进和谐民族社区共建 | 第62-63页 |
一、高度重视非政府社团组织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依据 | 第62页 |
二、健全相关管理监督机制 | 第62-63页 |
三、积极引导并充分发挥宗教组织的有益社会功能 | 第63页 |
第五节 有效整合民族社区资源,形成利益共享局面 | 第63-65页 |
一、培育民族社区意识,形成资源共享共建 | 第63-64页 |
二、建立健全的资源整合运行机制 | 第64页 |
三、建立高素质民族社区工作者队伍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