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 第1-13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3-4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4页 |
| 三、研究目的 | 第4-5页 |
| 四、文献综述 | 第5-13页 |
| (一) 心理辅导需要及其维度 | 第5-12页 |
| (二) 心理辅导需要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13-23页 |
| 一、研究设计 | 第13-14页 |
| (一) 研究性质 | 第13页 |
| (二) 研究假设 | 第13页 |
| (三)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3-14页 |
| 二、测验实施 | 第14-23页 |
| (一) 编制大学生心理辅导需要问卷 | 第14-16页 |
| (二) 问卷的测量学属性 | 第16-22页 |
| (三) 被试取样和测量程序 | 第22-23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3-28页 |
| 一、大学生心理辅导需要的一般特点 | 第23-24页 |
| 二、平均分排在前10位的心理辅导需要项目 | 第24页 |
| 三、主要心理需要辅导的形式 | 第24-25页 |
| 四、心理辅导需要的分组比较 | 第25-28页 |
|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 第28-33页 |
| 一、心理辅导需要的结构和《大学生心理辅导需要问卷(一)》的测量学指标 | 第28-29页 |
| (一) 心理辅导需要的结构 | 第28-29页 |
| (二)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29页 |
| 二、大学生心理辅导需要的一般特点和分组比较 | 第29-33页 |
| (一) 大学生心理辅导需要的一般特点 | 第29-30页 |
| (二) 大学生心理辅导需要的分组比较 | 第30-33页 |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对策 | 第33-35页 |
| 一、结论 | 第33-34页 |
| 二、对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建议 | 第34-35页 |
| 三、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35页 |
| (一) 取样方面 | 第35页 |
| (二)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附录 | 第40-43页 |
| 后记 | 第43-44页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44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