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0-12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2-24页 |
2.1 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理论 | 第12-15页 |
2.1.1 国有企业改制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国有企业改制的历程 | 第12页 |
2.1.3 国有企业改制的内容 | 第12-14页 |
2.1.4 国有企业改制分立的规定 | 第14-15页 |
2.2 企业破产的相关理论 | 第15-24页 |
2.2.1 企业破产及破产法 | 第15-16页 |
2.2.2 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16-17页 |
2.2.3 企业破产的类型及法律适用 | 第17-18页 |
2.2.4 企业破产的法律程序 | 第18-20页 |
2.2.5 现行破产法律、法规的缺陷 | 第20-24页 |
3 银光公司概况及目前的处境 | 第24-32页 |
3.1 公司概况 | 第24-26页 |
3.1.1 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1.2 产品结构及科研技术状况 | 第25-26页 |
3.1.3 公司改革情况 | 第26页 |
3.2 公司目前的困境 | 第26-27页 |
3.2.1 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 | 第26页 |
3.2.2 企业办社会的压力和职工安置的困难 | 第26-27页 |
3.3 国家关于军工企业改革脱困的特殊政策 | 第27-32页 |
3.3.1 军工企业破产的特殊政策 | 第27-28页 |
3.3.2 军工企业重组发展的方向 | 第28-32页 |
4 银光公司分立破产的方案设计 | 第32-51页 |
4.1 银光公司分立破产的目标与原则 | 第32-33页 |
4.2 银光公司分立破产方案 | 第33-38页 |
4.2.1 分立破产的思路和程序 | 第33页 |
4.2.2 军民品公司的分立 | 第33-35页 |
4.2.3 民品公司破产 | 第35-38页 |
4.3 银光公司职工安置方案 | 第38-40页 |
4.3.1 退休和提前退休 | 第38页 |
4.3.2 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管理 | 第38-39页 |
4.3.3 伤残职工的安置 | 第39页 |
4.3.4 自谋职业安置 | 第39页 |
4.3.5 退养安置 | 第39-40页 |
4.3.6 重组公司竞聘上岗安置 | 第40页 |
4.3.7 其它人员的安置 | 第40页 |
4.4 银光公司资产重组方案 | 第40-42页 |
4.4.1 资产构成 | 第40-41页 |
4.4.2 资产重组方案 | 第41-42页 |
4.5 新成立公司的运行方案 | 第42-51页 |
4.5.1 军品公司的运行方案 | 第42-47页 |
4.5.2 重组公司的运行方案 | 第47-51页 |
5 银光公司实施分立破产方案配套措施 | 第51-60页 |
5.1 最大限度的保障职工的权益 | 第51-54页 |
5.1.1 优先偿还职工的劳动债权 | 第51-52页 |
5.1.2 妥善安置困难职工的就业与生活 | 第52-53页 |
5.1.3 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稳定职工的基本收入 | 第53-54页 |
5.2 对职工进行扎实细致的沟通解释 | 第54-56页 |
5.2.1 领导重视,责任到位 | 第55页 |
5.2.2 抓住重点,宣传到位 | 第55页 |
5.2.3 发挥党团员的模范作用 | 第55-56页 |
5.2.4 抓苗头,积极防范不稳定因素 | 第56页 |
5.3 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 第56-57页 |
5.4 对职工按类制定安全可行的过渡措施 | 第57-60页 |
6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