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强制拍卖概述 | 第10-20页 |
第一节 强制拍卖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强制拍卖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4页 |
一、强制拍卖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强制拍卖的特征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强制拍卖的基本原则 | 第14-20页 |
第二章 强制拍卖的性质与效力 | 第20-37页 |
第一节 强制拍卖性质的基本理论 | 第20-29页 |
一、关于强制拍卖性质的三种学说 | 第20-25页 |
二、强制拍卖性质的定位 | 第25-27页 |
三、我国强制拍卖性质的定位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强制拍卖的法律效力 | 第29-33页 |
一、拍定人取得拍定物是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 | 第29页 |
二、拍定人是否享有瑕疵担保请求权 | 第29-30页 |
三、依无实体权利的执行依据所进行拍卖的效果 | 第30-31页 |
四、强制拍卖性质应采公法说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明晰强制拍卖的法律效力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拍卖物上负担的处理分析 | 第33-37页 |
第三章 强制拍卖的程序 | 第37-48页 |
一、确定拍卖标的物的价格 | 第38-39页 |
二、确定保留价 | 第39-41页 |
三、预交保证金 | 第41-42页 |
四、指定拍卖的期日及场所 | 第42-43页 |
五、通知当事人及其他权利人到场 | 第43页 |
六、发布拍卖公告 | 第43-44页 |
七、拍卖 | 第44-48页 |
第四章 我国强制拍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 第48-55页 |
第一节 我国强制拍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8-53页 |
一、强制拍卖在执行实践中适用比例不高 | 第48-51页 |
二、对拍定人保护不够 | 第51-52页 |
三、拍卖程序不规范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我国强制拍卖制度的完善 | 第53-55页 |
一、树立强制拍卖的公信力 | 第53-54页 |
二、严格限制变卖的适用范围 | 第54页 |
三、完善拍卖程序前的基础工作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