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基站子系统优化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3页 |
·研究生期间工作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背景知识 | 第15-29页 |
·EPS移动通信网 | 第15-21页 |
·EPS体系结构 | 第15-19页 |
·E-UTRAN简介 | 第17页 |
·EPS接口介绍 | 第17-19页 |
·LTE基本流程 | 第19-21页 |
·数据传输流程 | 第19-20页 |
·寻呼处理 | 第20-21页 |
·家庭基站子系统 | 第21-23页 |
·子系统架构 | 第21-22页 |
·家庭基站管理系统 | 第22-23页 |
·数据卸载技术LIPA&SIPTO | 第23-28页 |
·应用场景 | 第24-25页 |
·需求 | 第25页 |
·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家庭基站子系统流量卸载优化的研究与设计 | 第29-44页 |
·引言 | 第29页 |
·LIPA&SIPTO方案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现有方案的分析 | 第30-31页 |
·现有方案 | 第30页 |
·存在问题 | 第30-31页 |
·基于承载粒度的LIPA&SIPTO策略和机制 | 第31-38页 |
·卸载粒度 | 第31-32页 |
·卸载策略 | 第32-35页 |
·卸载流程 | 第35-37页 |
·应用示例:附着流程 | 第37-38页 |
·实验过程与结果 | 第38-41页 |
·系统实验方法与建模 | 第38页 |
·仿真过程 | 第38-40页 |
·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对比评估与结论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家庭基站子系统远程接入优化的研究与设计 | 第44-60页 |
·引言 | 第44页 |
·现网远程接入方案 | 第44-45页 |
·远程IP接入技术(RIPA)设计 | 第45-59页 |
·远程接入鉴权 | 第46-48页 |
·LGW的选择机制 | 第48-49页 |
·RIPA方案设计 | 第49-54页 |
·RIPA转换为LIPA的路由优化设计 | 第54-59页 |
·对比评估与结论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家庭基站子系统寻呼性能优化的研究与设计 | 第60-68页 |
·引言 | 第60页 |
·现有寻呼机制分析 | 第60-61页 |
·寻呼触发机制 | 第61-66页 |
·利用数据包触发寻呼 | 第61-64页 |
·利用Sl-c接口触发寻呼 | 第64-65页 |
·不触发寻呼的机制 | 第65-66页 |
·寻呼性能优化 | 第66-67页 |
·对比评估与结论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8-70页 |
·论文总结 | 第68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68-70页 |
缩略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