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 第1-26页 |
| 第一章 风洞概述 | 第7-16页 |
| ·风洞发展概况及现状 | 第7-8页 |
| ·风洞实验的原理和特点 | 第8-10页 |
| ·低速风洞的基本结构 | 第10-14页 |
| ·建立高温多相流风洞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高温多相流风洞实验台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16-26页 |
| ·实验台系统的总体构架 | 第16-18页 |
| ·高温多相流风洞的建设目标 | 第16页 |
| ·整体布置 | 第16-17页 |
| ·试验段管径的确定 | 第17-18页 |
| ·实验台的热力计算 | 第18-21页 |
| ·实验台的施工设计 | 第2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二部分 | 第26-92页 |
| 第三章 热工监控系统开发的背景 | 第26-34页 |
| ·热工监控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 ·国内外电厂实时监控系统应用发展与现状 | 第27-30页 |
| ·国外发展状况 | 第27-29页 |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29-30页 |
| ·热工监控系统的分类 | 第30-33页 |
| ·本课题热工监控系统的特点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高温多相流风洞监控系统的构架 | 第34-45页 |
| ·热工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34-35页 |
| ·热工监控系统硬件构架 | 第35-42页 |
| ·下位机PLC的配置 | 第35-42页 |
| ·PLC基本原理 | 第35-38页 |
| ·西门子S7系列PLC基本原理 | 第38-41页 |
| ·下位机硬件构架实现 | 第41-42页 |
| ·上位机PC的配置 | 第42页 |
| ·热工监控系统软件构架 | 第42-44页 |
| ·软件开发指导思想 | 第42-43页 |
| ·软件的体系结构 | 第43页 |
| ·开发平台和工具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高温多相流风洞监控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45-66页 |
| ·使用通用组态软件开发热工监控软件的必要性 | 第45页 |
| ·下位机软件开发 | 第45-51页 |
| ·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在下位机软件中的应用 | 第46-48页 |
| ·下位机(PLC)的程序实现 | 第48-51页 |
| ·下位机PLC与上位机PC之间的通讯 | 第51-55页 |
| ·上位机软件开发 | 第55-65页 |
| ·组态王软件的简介 | 第55-61页 |
| ·组态王软件的结构 | 第55-56页 |
| ·组态王的主要组态功能 | 第56-61页 |
| ·高温多相流风洞监控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实现 | 第61-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桃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焚烧炉监控系统的开发 | 第66-90页 |
| ·桃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焚烧炉热工系统概述 | 第66-67页 |
| ·热工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67-69页 |
| ·下位机的配置与设计 | 第69-72页 |
| ·MODICONPLC Quanium系列基本原理 | 第69-70页 |
| ·编程环境(Concept)概述 | 第70-71页 |
| ·下位机功能实现 | 第71-72页 |
| ·下位机PLC与上位机PC之间的通讯 | 第72-77页 |
| ·Modbus协议简介 | 第73-76页 |
| ·传输的基本概念 | 第73-74页 |
| ·两种传输方式 | 第74-76页 |
| ·错误检测方法 | 第76页 |
| ·组态王串口通讯及优化 | 第76-77页 |
| ·通讯的实现 | 第77页 |
| ·上位机的设计与功能实现 | 第77-89页 |
| ·系统安全管理功能 | 第78-80页 |
| ·数据管理功能 | 第80-81页 |
| ·界面显示功能 | 第81-85页 |
| ·控制调整 | 第85-87页 |
| ·其它功能 | 第87-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