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气动比例减压阀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气动技术发展概况 | 第9页 |
| ·气动技术发展的趋势 | 第9-11页 |
| ·比例压力阀的分类及特性 | 第11-12页 |
| ·喷嘴挡板型 | 第11-12页 |
| ·开关电磁阀型 | 第12页 |
| ·比例电磁铁型 | 第12页 |
| ·高压气动系统概述 | 第12页 |
| ·高压压力控制阀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目标 | 第18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课题的难点 | 第18-19页 |
| ·课题的创新点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减压阀的原理及其特性分析 | 第20-27页 |
| ·气动比例减压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 ·减压阀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 第22页 |
| ·影响减压阀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22-26页 |
| ·比例电磁铁的性能 | 第22-23页 |
| ·先导级的结构 | 第23-24页 |
| ·调压腔的体积和气动活塞节流孔的直径 | 第24-25页 |
| ·反馈腔的体积 | 第25页 |
| ·密封 | 第25页 |
| ·控制器的性能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高压气动减压阀的数学模型 | 第27-35页 |
| ·气体状态方程 | 第27-28页 |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第27页 |
| ·范德瓦尔状态方程式 | 第27-28页 |
| ·比例电磁铁的动态响应特性 | 第28-29页 |
| ·线圈的电流动态特性 | 第28页 |
| ·输出力动态特性 | 第28-29页 |
| ·动态控制特性的改善 | 第29页 |
| ·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29-30页 |
| ·减压阀的数学模型 | 第30-34页 |
| ·通过先导级的一级节流窗口的流量方程 | 第30页 |
| ·通过先导级二级节流窗口的流量方程 | 第30-31页 |
| ·其它流量方程 | 第31页 |
| ·各个腔体压力变化的微分方程 | 第31-32页 |
| ·主阀芯的力平衡方程 | 第32页 |
| ·系统的状态方程 | 第32-33页 |
| ·模型的线性化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高压气动比例减压阀的仿真分析 | 第35-46页 |
| ·仿真模型 | 第35-37页 |
| ·控制特性分析 | 第37-40页 |
| ·先导阀结构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先导级泄漏对输出压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两级节流采用不同节流窗口宽度的影响分析 | 第41页 |
| ·泄漏产生的影响总结 | 第41-42页 |
| ·节流孔影响 | 第42-44页 |
| ·调压腔影响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高压气动比例减压阀的实验研究 | 第46-62页 |
| ·实验内容和目标 | 第46页 |
| ·实验系统简介 | 第46-51页 |
| ·实验气源 | 第47页 |
| ·减压阀 | 第47-48页 |
| ·电控系统简介 | 第48-50页 |
| ·其它辅助设备 | 第50-51页 |
| ·水压测试 | 第51页 |
| ·减压阀的性能实验研究 | 第51-61页 |
| ·纯比例控制的特性 | 第51-53页 |
| ·比例积分的特性 | 第53-54页 |
| ·变增益的比例积分控制 | 第54-55页 |
| ·初始阶段压力陡降现象分析 | 第55-57页 |
| ·调压腔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偏置电流的影响 | 第58页 |
| ·节流孔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压力特性曲线 | 第59-60页 |
| ·流量特性曲线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5页 |
| ·论文总结 | 第62-63页 |
| ·工作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