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9页 |
| ·半导体激光器吸收光谱分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历程 | 第10-11页 |
| ·DLAS分析测量技术应用 | 第11-13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 第2章 半导体激光器光谱测量原理及其调谐技术 | 第15-28页 |
| ·半导体激光器的物质基础 | 第15-16页 |
| ·半导体激光器光谱测量原理 | 第16-20页 |
|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半导体激光器的粒子数反转条件 | 第17-19页 |
| ·半导体激光器有源介质的增益系数 | 第19页 |
| ·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子反馈谐振 | 第19-20页 |
| ·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 第20-21页 |
| ·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21-24页 |
| ·DFB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可调谐技术 | 第24-28页 |
| ·基于电流控制技术 | 第24-25页 |
| ·基于机械控制技术 | 第25页 |
| ·基于温度控制技术 | 第25-28页 |
| 第3章 分子能级结构与分子光谱测量原理 | 第28-41页 |
| ·选律 | 第28-29页 |
| ·氧分子能级结构与分子光谱 | 第29-36页 |
| ·分子运动与分子能级结构 | 第29-31页 |
| ·氧分子光谱项 | 第31-32页 |
| ·氧分子在760nm处吸收谱线分析 | 第32-36页 |
| ·定量吸收光谱 | 第36-41页 |
| ·朗伯一比耳定律 | 第36-37页 |
| ·定量吸收光谱理论 | 第37-41页 |
| 第4章 吸收光谱测量平台 | 第41-59页 |
| ·系统框架整体 | 第41-42页 |
| ·光路总体结构 | 第42-46页 |
| ·760nmDFB半导体激光器 | 第42-45页 |
| ·激光光束准直透镜 | 第45页 |
| ·光电接收和转换单元 | 第45-46页 |
| ·光电信号前置处理电路 | 第46-59页 |
| ·前置放大电路 | 第46-52页 |
| ·茄荡源电路 | 第52-54页 |
| ·低浓度测量时的微弱信号检测电路 | 第54-59页 |
| 第5章 氧气测量实验数据分析 | 第59-68页 |
| ·氧气分子光谱数据测量过程 | 第59-61页 |
| ·半导体激光器的连接方式设定 | 第59页 |
|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温度设定 | 第59-60页 |
|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电流设定 | 第60页 |
| ·氧分子光谱测量过程 | 第60-61页 |
| ·定量吸收光谱扫描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 第61-64页 |
| ·25℃ 2M光程下体积浓度21%时的激光光谱吸收标定结果: | 第61页 |
| ·25℃ 2M光程下体积浓度15%时的激光光谱吸收标定结果: | 第61-62页 |
| ·25℃ 2M光程下体积浓度10%时的激光光谱吸收标定结果: | 第62页 |
| ·25℃ 2M光程下体积浓度5%时的激光光谱吸收标定结果: | 第62页 |
| ·波长调制光谱WMP采用时的测量结果 | 第62-64页 |
| ·定量吸收光谱扫描结果特性分析与讨论 | 第64-68页 |
| ·温度展宽与压力展宽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64-66页 |
| ·低浓度测量时的光谱调制深度影响 | 第66页 |
| ·激光器工作点不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66-68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研究总结 | 第68-69页 |
| ·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