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城市生活垃圾快速热解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引言第9页
 1.2 我国城市的来源与产生现状第9-11页
  1.2.1 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与特征第9页
  1.2.2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现状第9-11页
 1.3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第11-13页
  1.3.1 卫生填埋法第11页
  1.3.2 堆肥法第11-12页
  1.3.3 焚烧法第12页
  1.3.4 热解法第12页
  1.3.5 垃圾固体燃料化技术第12-13页
 1.4 垃圾热解研究现状第13-14页
 1.5 本文的工作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4-16页
 参考文献第16-19页
第二章 垃圾典型组分快速热解特性第19-39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本文的实验装置系统以及实验方法第19-20页
 2.3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第20-22页
 2.4 垃圾典型组分的快速热解特性第22-32页
  2.4.1 典型单组分的快速热解特性第22-30页
  2.4.2 快速热解特性与程序升温热解特性的比较第30-32页
 2.5 不同炉温条件下快速热解特性分析与比较第32-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第三章 垃圾典型组分快速热解模型第39-49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等温实验的理论介绍第39-42页
  3.2.1 等温实验的核晶过程第39页
  3.2.2 固态物质热分解的分类第39-40页
  3.2.3 反应机制的分析第40-42页
 3.3 热解计算模型第42-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第四章 垃圾混合组分快速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第49-64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垃圾混合组分快速热解特性第49-57页
  4.2.1 纤维素类组分混合时的快速热解特性第49-51页
  4.2.2 非完全纤维素类组分混合时的快速热解特性第51-57页
 4.3 加权得到的混合物热解特性的结果分析第57-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规划第64-67页
 5.1 全文总结第64-65页
 5.2 进一步工作规划第65-67页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化激励问题
下一篇:ZrO2-CePO4系陶瓷坯体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