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铁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铁路运输经济论文--铁路建设与发展论文

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1页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第2章 铁路集装箱运输概述第11-16页
 2.1 铁路集装箱设备及经营状况简介第11-12页
 2.2 国内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分析第12-16页
  2.2.1 国外现状分析第12-13页
  2.2.2 国内现状分析第13-16页
第3章 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概述第16-20页
 3.1 加强集装箱运输组织和技术装备第16页
 3.2 进行集装箱办理站合理布局第16页
 3.3 改革集装箱运输管理体制第16-17页
 3.4 完善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信息系统第17页
 3.5 建立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及服务系统第17-18页
 3.6 走与其他运输方式联合与竞争之路第18页
 3.7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第18-20页
第4章 铁路集装箱运价研究第20-26页
 4.1 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特殊性第20页
 4.2 铁路集装箱运价分类第20-21页
 4.3 确定铁路集装箱运价时应考虑的问题第21-26页
  4.3.1 采用不同的运输费率第21页
  4.3.2 合理确定运行基价第21-22页
  4.3.3 最低与最高运价的确定第22页
  4.3.4 最优运价的确定第22-25页
  4.3.5 实行折扣第25-26页
第5章 铁路集装箱办理站优化策略第26-35页
 5.1 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合理布局的必要性第26页
 5.2 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集中化的原则第26-27页
 5.3 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集中化的实施第27-35页
  5.3.1 影响我国集装箱办理站集中化的主要因素第27-30页
  5.3.2 我国集装箱办理站集中化方案第30-33页
  5.3.3 举例第33-35页
第6章 铁路集装箱空箱的安全高效调拨第35-43页
 6.1 建模相关问题说明第35-36页
 6.2 空箱调拨优化模型第36-38页
  6.2.1 问题的描述第36页
  6.2.2 定义变量第36-38页
 6.3 求解算法第38-40页
  6.3.1 模型的集部分第38-39页
  6.3.2 模型的数据部分第39-40页
  6.3.3 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部分第40页
 6.4 算例第40-42页
  6.4.1 算例资料第40-41页
  6.4.2 LINGO运行结果第41-42页
 6.5 结论第42-43页
第7章 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策略第43-55页
 7.1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必要性第43页
 7.2 多式联运的形式及运输组织方法第43-44页
  7.2.1 协作式多式联运第43-44页
  7.2.2 衔接式多式联运第44页
 7.3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不足第44-46页
  7.3.1 条块分割的运输体系第45页
  7.3.2 技术设备落后第45页
  7.3.3 缺乏有效的代理制度和货代机构第45-46页
  7.3.4 铁路集装箱运价不合理第46页
  7.3.5 经济发展不平衡第46页
 7.4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策略第46-50页
  7.4.1 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第47页
  7.4.2 不断提高铁路的技术设备水平第47-48页
  7.4.3 发展铁路运输代理业第48页
  7.4.4 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运价体制第48-49页
  7.4.5 把多式联运从沿海向内陆纵深推进第49页
  7.4.6 对集装箱的运输时间予以保证第49页
  7.4.7 积极参与组建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第49-50页
 7.5 重点研究的问题基于EDI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第50-55页
  7.5.1 EDI技术简介第50页
  7.5.2 基于EDI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第50-51页
  7.5.3 多式联运EDI中心信息系统第51-53页
  7.5.4 多式联运EDI用户端系统第53页
  7.5.5 规范化单证和报文运作系统第53-54页
  7.5.6 EDI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第54-55页
结论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调控基因表达系统在霍奇金病细胞株(L428)中构建
下一篇:以员工为中心的绩效管理系统模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