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网络通信及在远程监测中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虚拟仪器第11-15页
  1.1.1 虚拟仪器的概念第11-12页
  1.1.2 虚拟仪器的特点第12页
  1.1.3 虚拟仪器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第12-14页
   1.1.3.1 GPIB仪器控制系统的构成方法第13页
   1.1.3.2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方法第13页
   1.1.3.3 VXI仪器系统的构成方法第13-14页
  1.1.4 虚拟仪器的演变与前景展望第14-15页
   1.1.4.1 演变第14页
   1.1.4.2 前景展望第14-15页
 1.2 LABVIEW软件开发工具第15-18页
  1.2.1 LabVIEW简介第15-16页
  1.2.2 LabVIEW的特点第16-17页
  1.2.3 用 LabVIEW设计虚拟仪器的方法第17-18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8-21页
第二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第21-37页
 2.1 概述第21-22页
 2.2 信号类型第22-23页
 2.3 被测量信号的连接方式第23-25页
  2.3.1 差分测试系统第23-24页
  2.3.2 单端测试系统第24-25页
 2.4 数据采集设备的类型第25-26页
  2.4.1 插入式的数据采集设备第25页
  2.4.2 分布式数据采集设备第25-26页
  2.4.3 VXI与 PXI设备第26页
  2.4.4 GPIB或串口设备第26页
  2.4.5 基于计算机的仪器第26页
 2.5 基于网络的远程数据采集第26-27页
  2.5.1 利用 RDA技术实现远程数据采集第27页
  2.5.2 利用 DateSocket技术实现远程数据采集第27页
 2.6 基于 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总体结构第27-29页
 2.7 数据采集设备的设置与测试第29-30页
 2.8 多通道温度实时采集系统第30-37页
  2.8.1 实验设备第30-32页
  2.8.2 多通道温度实时采集系统第32-37页
第三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通信第37-59页
 3.1 网络相关概念第37-38页
  3.1.1 网络的拓扑结构第37页
  3.1.2 网络模式第37页
  3.1.3 网络模型第37-38页
  3.1.4 网络通信协议第38页
 3.2 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通信第38-59页
  3.2.1 DateSocket技术概述第38-39页
  3.2.2 DateSocket通信第39-43页
   3.2.2.1 DateSocket的组成第39-42页
   3.2.2.2 DateSocket节点第42-43页
  3.2.3 使用 DataSocket技术传输数据第43-45页
   3.2.3.1 在程序界面控件之间传输数据第43-44页
   3.2.3.2 在程序中使用 DataSocket传输数据第44-45页
  3.2.4 基于 DataSocket的多通道温度实时采集的网络通信系统第45-46页
  3.2.5 在 Web上发布程序第46-55页
   3.2.5.1 在 WEB上发布 LabVIEW程序的设置第47-49页
   3.2.5.2 在 Web上发布程序界面第49-50页
   3.2.5.3 在 Web上发布 HTML文件第50-53页
   3.2.5.4 程序界面远程链接第53-55页
  3.2.6 TCP通信第55-57页
   3.2.6.1 TCP节点第55-56页
   3.2.6.2 利用 TCP协议进行双机通信第56-57页
  3.2.7 IrDA无线网络第57-59页
第四章 虚拟仪器在远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第59-67页
 4.1 设备监测技术概述第59-62页
  4.1.1 设备监测的概念第59页
  4.1.2 设备监测的意义第59-60页
  4.1.3 设备监测的目的第60页
  4.1.4 设备监测的任务第60-61页
  4.1.5 设备监测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第61-62页
   4.1.5.1 现状第61页
   4.1.5.2 发展方向第61-62页
 4.2 远程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第62-63页
  4.2.1 引言第62页
  4.2.2 远程分布式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第62-63页
 4.3 系统开发第63-67页
  4.3.1 现场监测系统开发第63-65页
  4.3.2 远程监测系统开发第65-67页
第五章 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实例第67-79页
 5.1 工程背景第67页
 5.2 特征信号选择与检测方法第67-68页
 5.3 气轮发电机组监测系统程序第68-79页
  5.3.1 服务器端数据采集程序第68-72页
  5.3.2 客户机端监测故障诊断程序第72-79页
第六章 总结第79-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所获奖励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宣肺咳喘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强心力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