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林火蔓延模拟研究
| 前言 | 第1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林火蔓延概述 | 第10-11页 |
| ·林火蔓延模型及模拟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 第12页 |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本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14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2 3D-CA FIRE林火蔓延模型 | 第16-28页 |
| ·GEO-CA模型 | 第16-17页 |
| ·元胞自动机 | 第16-17页 |
| ·地理元胞自动机 | 第17页 |
| ·经典森林火灾CA模型 | 第17-18页 |
| ·ROTHERMEL林火蔓延模型 | 第18页 |
| ·3D-CA FIRE林火蔓延模型 | 第18-24页 |
| ·基本规则 | 第19页 |
| ·点燃概率 | 第19-20页 |
| ·坡度因子 | 第20-22页 |
| ·风因子 | 第22-23页 |
| ·树种可燃性因子 | 第23-24页 |
| ·湿度因子 | 第24页 |
| ·常量因子 | 第24页 |
| ·3D-CA FIRE模型技术要点 | 第24-27页 |
| ·元胞空间和元胞大小的确定 | 第24页 |
| ·起火点的确定 | 第24-25页 |
| ·混合元胞的处理 | 第25页 |
| ·林火轮廓提取 | 第25-26页 |
| ·林火速度定义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3D-CA FIRE软件系统 | 第28-51页 |
| ·总体设计 | 第28-37页 |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8页 |
| ·系统的工作平台 | 第28-29页 |
| ·技术流程图 | 第29-30页 |
| ·功能设计 | 第30-34页 |
| ·界面设计 | 第34-37页 |
| ·详细设计 | 第37-50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37-38页 |
| ·数据结构设计 | 第38-40页 |
| ·三维可视化设计 | 第40-46页 |
| ·动态模拟设计 | 第46-47页 |
| ·界面实现 | 第47页 |
| ·消息控制 | 第47页 |
| ·空间分析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4 林火蔓延动态模拟案例 | 第51-63页 |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51-52页 |
| ·自然概况 | 第51页 |
| ·植被特征及森林资源现状 | 第51-52页 |
| ·数据获取加工 | 第52-55页 |
| ·地形图矢量化 | 第52页 |
| ·DEM生成 | 第52页 |
| ·小班数据获取 | 第52-55页 |
| ·元胞可燃分布图 | 第55页 |
| ·其它数据 | 第55页 |
| ·模型构建 | 第55-58页 |
| ·起火点的选择 | 第55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和调整 | 第55-58页 |
| ·模型运行与结果 | 第58-59页 |
| ·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63-66页 |
| ·主要结论 | 第63页 |
| ·讨论 | 第63-64页 |
| ·元胞自动机用于林火蔓延动态模拟的局限性 | 第63-64页 |
| ·3D-CA Fire模型的局限性 | 第64页 |
| ·下一步工作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导师简介 | 第70-71页 |
| 个人简介 | 第71页 |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