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形成条件 | 第13-20页 |
·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3-15页 |
·国际背景 | 第13-14页 |
·国内背景 | 第14-15页 |
·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条件 | 第15-17页 |
·六届六中全会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 | 第15页 |
·党的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全面加强 | 第15-16页 |
·整风运动促进党的作风建设 | 第16页 |
·党的七大形成毛泽东完整的建党学说 | 第16-17页 |
·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哲学理论根基 | 第17-18页 |
·党建方面的思想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共产党自身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 第19-20页 |
2 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基本内容 | 第20-31页 |
·概述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特征 | 第20-21页 |
·我党最根本的传统作风 | 第20页 |
·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 | 第20-21页 |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把握正确性,防止和克服对科学理论的教条理解 | 第21-22页 |
·把握系统性,防止和克服对科学理论的断章取义 | 第22页 |
·把握创新性,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 第22-23页 |
·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第23-24页 |
·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 | 第23页 |
·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 | 第23-24页 |
·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 第24页 |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结合 | 第24页 |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第24-26页 |
·着眼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 | 第25页 |
·立足本国现实国情 | 第25-26页 |
·深入了解党情发展 | 第26页 |
·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 第26-28页 |
·反对从个人出发的主观主义 | 第27页 |
·反对从表面出发的形式主义 | 第27-28页 |
·反对从理论出发的教条主义 | 第28页 |
·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并依靠实践检验 | 第28-31页 |
·我党的优良传统 | 第28-29页 |
·调查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9页 |
·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 | 第29-30页 |
·坚持实践检验的方法 | 第30-31页 |
3 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历史作用 | 第31-36页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深刻体现思想路线,服务思想政治 | 第31-32页 |
·理论联系实际与思想路线密切联系 | 第31页 |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体现 | 第31-32页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更好促进党风建设,关系前途命运 | 第32-33页 |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风建设基础 | 第32页 |
·党风建设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 | 第32-33页 |
·拨乱反正时期:有力推动经验总结,保障坚持真理 | 第33-34页 |
·促进拨乱反正,纠正错误认识 | 第33-34页 |
·推进经验总结,推动认识发展 | 第34页 |
·改革开放新时期:服务市场经济,推进改革开放 | 第34-36页 |
·推动完善思想路线,促进思想解放 | 第34-35页 |
·服务市场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 | 第35-36页 |
4 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时代价值 | 第36-42页 |
·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理论意义 | 第36-37页 |
·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补充和丰富 | 第36-37页 |
·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 第37页 |
·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实践意义 | 第37-39页 |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第37-38页 |
·有利于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 第38页 |
·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 第38页 |
·有利于促进改革创新精神的弘扬 | 第38-39页 |
·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实践方法 | 第39-42页 |
·教育与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党员整体理论水平 | 第39-40页 |
·要着眼现实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深入基层 | 第40页 |
·要放眼未来发展,注重国情变化,关注世界动态 | 第40-41页 |
·要切实落实行动,做到持之以恒,不断与时俱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作者简历 | 第43-4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