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概述 | 第1-11页 |
| ·商品林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8页 |
| ·国内外商品林建设现状 | 第8-11页 |
| 2 本论文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11-15页 |
| ·黑龙江森工林区概况 | 第11页 |
| ·木材生产、需求现状 | 第11-13页 |
| ·黑龙江森工林区木材生产情况 | 第11-12页 |
| ·国内木材生产供求情况 | 第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黑龙江森工林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意义 | 第13-15页 |
| ·基地建设是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森林分类经营的需要 | 第13页 |
| ·基地建设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3页 |
| ·基地建设是拉动林业经济增长,改善林区职工生活的需要 | 第13-15页 |
| 3 黑龙江森工林区商品林建设区基本条件 | 第15-23页 |
| ·自然条件 | 第15-17页 |
|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 ·气候条件 | 第15-16页 |
| ·土壤条件 | 第16页 |
| ·森林动植物条件 | 第16页 |
| ·森林资源现状 | 第16-17页 |
|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 第17-20页 |
| ·经济条件 | 第17页 |
| ·交通条件 | 第17页 |
| ·人才条件 | 第17-18页 |
| ·林业生产概况 | 第18页 |
| ·森林分类经营条件 | 第18-20页 |
| ·自然地理条件优势 | 第20-21页 |
|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 第20页 |
| ·水热条件优势 | 第20-21页 |
| ·基础设施条件 | 第21-23页 |
| ·营造林所需种子、苗木保障条件优势 | 第21页 |
| ·林业科技力量雄厚 | 第21页 |
| ·森保设施完善 | 第21页 |
| ·劳动力资源优势 | 第21-22页 |
| ·木材产品加工和运输条件 | 第22-23页 |
| 4 市场现状分析 | 第23-26页 |
| ·国内外木材市场状况 | 第23-24页 |
| ·我国木材进口情况 | 第24页 |
| ·国内木材市场预测 | 第24-26页 |
| 5 黑龙江森工林区商品林建设方案 | 第26-30页 |
| ·建设指导思想 | 第26页 |
| ·项目建设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 第26页 |
| ·项目建设的原则 | 第26页 |
| ·项目建设的方针 | 第26页 |
| ·建设规模及布局 | 第26-27页 |
| ·建设规模 | 第26-27页 |
| ·总体布局 | 第27页 |
| ·建设内容及建设方式 | 第27页 |
| ·培育措施 | 第27-28页 |
| ·收获量预估 | 第28-29页 |
| ·用工量及劳动力安排 | 第29页 |
| ·项目建设进度 | 第29-30页 |
| 6 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措施 | 第30-33页 |
| ·森林防火 | 第30-31页 |
| ·森林监测了望系统 | 第30页 |
| ·预测预报系统 | 第30页 |
| ·通讯网建设 | 第30页 |
| ·防火路网布设 | 第30页 |
| ·林火隔离系统 | 第30-31页 |
| ·扑救指挥系统 | 第31页 |
| ·病虫害防治 | 第31-32页 |
| ·病虫鼠害预测预报 | 第31页 |
| ·防治措施 | 第31-32页 |
| ·环境保护 | 第32-33页 |
| ·项目建设对水上流失的影响 | 第32页 |
| ·项目建设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影响 | 第32页 |
| ·保护措施 | 第32-33页 |
| 7 建设组织机构及运营机制 | 第33-35页 |
| ·组织机构 | 第33页 |
| ·公司股东 | 第33页 |
| ·公司的组织机构 | 第33页 |
| ·运营机制 | 第33-35页 |
| ·管理机制 | 第33-34页 |
| ·经营机制 | 第34页 |
| ·资金运营机制 | 第34-35页 |
| 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第35-37页 |
| ·投资估算 | 第35页 |
| ·投资估算依据 | 第35页 |
| ·投资编制说明 | 第35页 |
| ·日工资标准 | 第35页 |
| ·苗木价格 | 第35页 |
| ·投资估算 | 第35页 |
| ·资金筹措 | 第35-37页 |
| 9 项目效益分析与评价 | 第37-40页 |
| ·财务分析 | 第37-38页 |
| ·基础数据 | 第37-38页 |
| ·财务分析 | 第38页 |
| ·森林资源动态展望 | 第38页 |
| ·综合分析评价 | 第38-40页 |
| ·生态效益 | 第38-39页 |
| ·社会效益 | 第39页 |
| ·经济效益 | 第39-40页 |
| 10 结论与建议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0页 |
| ·建议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附录 | 第45-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