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铁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铁路运输经济论文

中国铁路运输“集约型”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23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第11-16页
     ·研究背景第11-15页
     ·写作目的第15-16页
     ·研究意义第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1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1-22页
     ·研究思路第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第23-27页
   ·企业战略构成理论第23-24页
   ·流程再造理论第24-25页
   ·精益生产理论第25页
   ·6 σ管理理论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中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条件分析第27-39页
   ·安全管理模式及其构成第27-28页
   ·现行粗放型安全管理模式分析第28-31页
   ·国外模式和国内研究的启示第31-32页
     ·国外主要模式的启示第31-32页
     ·国内主要研究观点的启示第32页
   ·相关理论的启发第32-34页
     ·企业战略构成理论的启发第33页
     ·流程再造理论的启发第33页
     ·精益生产理论的启发第33-34页
     ·6σ管理理论的启发第34页
   ·对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的环境分析与要求第34-37页
     ·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的环境分析第34-37页
     ·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的要求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中国铁路运输集约型安全管理模式设计第39-61页
   ·模式的设计思想第39-41页
     ·以注重实际为原则第39-40页
     ·以体制创新和组织重构为前提第40页
     ·以安全与经营统筹优化为目标第40-41页
     ·以科技升级和人力资源开发为保障第41页
   ·目标模式第41-53页
     ·集约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描述第41-42页
     ·集约型安全管理模式的系统构成第42-53页
   ·模式的基本特点第53-54页
     ·具有整体优化的特征第53-54页
     ·具有继承性第54页
     ·具有持续改进功能第54页
     ·以信息化为基础第54页
     ·尝试了安全的量化管理第54页
   ·新旧两种模式优缺点的比较分析第54-57页
     ·管理思想上的差异第54-55页
     ·管理体制上的差异第55-56页
     ·管理结构上的差异第56页
     ·管理手段上的差异第56-57页
   ·铁路运输安全效果模糊评价模型设计第57-60页
     ·评价要求第57页
     ·指标体系设计第57-59页
     ·评价模型第59页
     ·评价程序第59-60页
     ·编制评估软件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实施集约型安全管理模式的实践问题研究第61-71页
   ·由旧模式向新模式转轨的条件分析第61-65页
     ·管理观念条件分析第61页
     ·技术管理条件分析第61-62页
     ·管理基础条件分析第62-63页
     ·人力资源管理条件分析第63-65页
   ·建立集约型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第65-67页
     ·组建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第65-66页
     ·进行资产评估第66页
     ·实施企业重组第66-67页
     ·健全组织管理规章第67页
     ·实施科技开发和装备升级 打造新模式的技术基础第67页
   ·构建集约型安全管理模式需处理好的七个关系第67-70页
     ·要处理好思想与行动的关系第67-68页
     ·要处理好安全与经营的关系第68页
     ·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68页
     ·要处理好科技与机制的关系第68-69页
     ·要处理好引进与吸收的关系第69页
     ·要处理好提速与提素的关系第69页
     ·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哈尔滨铁路局集约型安全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第71-81页
   ·念创新系统的市场化设计第71-72页
   ·组织支持系统的专业化设计第72-75页
     ·主辅分离设计第72页
     ·生产布局重构设计第72-74页
     ·多经企业重组设计第74页
     ·专业分公司设立设计第74-75页
     ·哈尔滨铁路路网公司组织设计第75页
   ·装备升级系统的现代化设计第75-76页
     ·基础设施升级设计第75页
     ·机车车辆装备升级设计第75-76页
   ·管理调控系统的机制化设计第76-77页
     ·安全控制新技术开发设计第76页
     ·安全管理新机制设计第76页
     ·用人机制创新设计第76-77页
     ·培训体系设计第77页
   ·实时监控系统的信息化设计第77页
   ·评估反射系统的科学化设计第77-78页
   ·对哈局现实安全管理效果的模拟专家模糊评价第78-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结论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胱胺及协同应用对绒山羊消化代谢及产绒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东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