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油菜的杂种优势与利用 | 第11-12页 |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 | 第12-14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2-13页 |
·细胞核雄性不育 | 第13页 |
·自交不亲和 | 第13-14页 |
·化学杀雄 | 第14页 |
·其它利用途径 | 第14页 |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研究 | 第14-23页 |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来源 | 第15-16页 |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分类 | 第16-19页 |
·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 第17-18页 |
·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 第18-19页 |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形态特征 | 第19-20页 |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 第20-21页 |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 | 第21-23页 |
·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第23-29页 |
·常见的分子标记 | 第23-25页 |
·油菜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和重要基因的定位 | 第25-27页 |
·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2 本研究之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3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 | 第30-40页 |
·前言 | 第30-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纯合两型系Rs1046AB兄妹交和可育株自交后代的遗传表现 | 第31-32页 |
·Rs1046AB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品系)杂交后代的遗传表现 | 第32-34页 |
·Rs1046B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品系)正反后代的遗传表现 | 第34-35页 |
·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 | 第35-36页 |
·部分可育现象的遗传分析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4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40-59页 |
·前言 | 第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6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群体构建 | 第41页 |
·DNA提取及样品集团的构建 | 第41页 |
·AFLP分析 | 第41-43页 |
·总DNA的酶切与连接 | 第41页 |
·预扩增 | 第41-42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42页 |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42-43页 |
·AFLP标记的SCAR转化 | 第43-45页 |
·差异片段的回收及再扩增 | 第43-44页 |
·连接反应 | 第44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44页 |
·重组子筛选、鉴定 | 第44页 |
·克隆片段的测序及其序列相似性分析 | 第44-45页 |
·SCAR引物设计 | 第45页 |
·PCR扩增和群体分析 | 第45页 |
·PCR步行 | 第45-46页 |
·连锁遗传分析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5页 |
·回交群体中Ms位点的遗传分析 | 第46-47页 |
·AFLP引物筛选 | 第47页 |
·与不育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 | 第47-50页 |
·差异片段的回收与克隆 | 第50-51页 |
·差异片段的序列测定及SCAR标记检测 | 第51-52页 |
·PCR步行 | 第52-53页 |
·标记位点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3-55页 |
·SCAR标记体系的建立 | 第55页 |
·讨论 | 第55-59页 |
5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上位抑制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59-69页 |
·前言 | 第59-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DNA提取 | 第60页 |
·不育集团和可育集团的构建 | 第60页 |
·RAPD分析 | 第60页 |
·AFLP分析 | 第60-61页 |
·差异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61页 |
·PCR步行 | 第61页 |
·SCAR引物设计、PCR扩增和群体分析 | 第61页 |
·连锁遗传分析 | 第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6页 |
·RAPD引物筛选 | 第61-62页 |
·AFLP引物筛选 | 第62-64页 |
·与恢复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 | 第64页 |
·差异片段的回收、克隆、测序和SCAR标记转化 | 第64-65页 |
·PCR步行分离片段E16MG4-205的上游序列 | 第65页 |
·标记片段E16MG4-20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9页 |
6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图谱定位 | 第69-80页 |
·前言 | 第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作图群体及DNA提取 | 第69-70页 |
·RAPD分析 | 第70页 |
·SSR分析 | 第70页 |
·AFLP分析 | 第70页 |
·分子标记数据及育性调查结果记录 | 第70-71页 |
·连锁图构建 | 第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77页 |
·作图亲本纯度分析 | 第71页 |
·作图亲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评估 | 第71-72页 |
·SSR标记筛选 | 第72页 |
·AFLP标记筛选 | 第72-73页 |
·分子标记连锁图构建 | 第73-74页 |
·不同遗传图谱的初步比较 | 第74-77页 |
·讨论 | 第77-80页 |
7 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的探讨 | 第80-83页 |
8 参考文献 | 第83-95页 |
9 附录 | 第95-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