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栓皮栎营养器官生态解剖学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研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资源概况与研究依据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栓皮栎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栓皮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 第13页 |
·栓皮栎造林学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栓皮栎遗传改良及利用方面的研究 | 第14页 |
·形态解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叶的解剖生态学研究 | 第14-15页 |
·茎的解剖生态学研究 | 第15页 |
·植物形态解剖与系统分类研究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栓皮栎叶的旱生性形态解剖学研究 | 第16页 |
·栓皮栎茎的旱生性形态解剖学研究 | 第16页 |
·栓皮栎叶的形态解剖系统分类学研究 | 第16页 |
·栓皮栎茎的形态解剖系统分类学研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7-18页 |
·材料收集 | 第18页 |
·材料处理 | 第18-19页 |
·脱水 | 第18页 |
·浸蜡 | 第18页 |
·包埋 | 第18页 |
·切片 | 第18页 |
·染色 | 第18-19页 |
·数据测量 | 第19-20页 |
·叶的数据测量 | 第19页 |
·茎的数据测量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生境条件与栓皮栎叶的解剖学比较研究 | 第20-25页 |
·测定项目 | 第20-21页 |
·观测结果 | 第21-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4页 |
·叶片厚度 | 第23页 |
·叶内组织 | 第23页 |
·毛状体 | 第23页 |
·其他组织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生境条件与栓皮栎茎的解剖学关系比较研究 | 第25-28页 |
·测定项目 | 第25-26页 |
·观测结果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页 |
·茎表组织 | 第27页 |
·茎内组织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五章 栓皮栎叶的形态解剖分类研究 | 第28-33页 |
·栓皮栎叶显微结构分类研究 | 第28-30页 |
·测定项目 | 第28页 |
·观测结果 | 第28-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页 |
·栓皮栎叶表皮电镜扫描分类研究 | 第30-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测定项目 | 第30页 |
·观测结果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六章 栓皮栎茎的形态解剖分类研究 | 第33-36页 |
·测定项目 | 第33页 |
·观测结果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5页 |
·茎表组织 | 第34页 |
·茎内组织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七章 两种类型栓皮栎抗旱性比较 | 第36-40页 |
·测定项目 | 第36页 |
·观测结果 | 第36-38页 |
·不同类型栓皮栋叶的抗旱性比较 | 第36-37页 |
·不同类型栓皮栎茎的抗旱性比较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叶肉组织 | 第38页 |
·叶表组织 | 第38-39页 |
·茎表组织 | 第39页 |
·茎内组织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八章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