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教育论文

我国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现代化进程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和动机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研究的发展趋势第13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4.1 研究的目的第14-15页
  1.4.2 研究的意义第15页
 1.5 研究的假设第15-16页
2 现代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16-22页
 2.1 现代化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第16-19页
  2.1.1 现代化的溯源第16页
  2.1.2 现代化的定义第16-18页
   2.1.2.1 经济学的观点第16-17页
   2.1.2.2 社会学的观点第17页
   2.1.2.3 人文的观点第17-18页
   2.1.2.4 综合的观点第18页
   2.1.2.5 对现代化的整体认识第18页
  2.1.3 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第18-19页
 2.2 对人的现代化的认识第19-22页
  2.2.1 人的现代化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第19-20页
  2.2.2 现代化的人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第20-22页
3 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的关系第22-24页
 3.1 教育与人的现代化第22-23页
 3.2 高校教育、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现代化第23-24页
4 对我国高校体育的认识与定位第24-26页
 4.1 高校体育的丰富内涵第24页
 4.2 我国高校体育的时代本质第24-25页
 4.3 我国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现代化的教育意义第25-26页
5 我国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现代化进程影响的相关理论分析第26-36页
 5.1 当代大学生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性第26页
 5.2 高校体育对实现大学生现代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第26-36页
  5.2.1 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是高校体育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任务第27-30页
   5.2.1.1 积极开展高校体育运动与实践,“野蛮”大学生体魄第27-28页
   5.2.1.2 合理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文明”大学生精神第28-30页
  5.2.2 高校体育拓宽了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时空维度第30-31页
  5.2.3 高校体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第31-33页
   5.2.3.1 高校体育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第31-32页
   5.2.3.2 高校体育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培养优良品格第32-33页
  5.2.4 高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思维方式第33页
  5.2.5 高校体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选择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第33-34页
  5.2.6 高校体育能培养大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竞争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第34-36页
6 我国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现代化进程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6-57页
 6.1 研究方法与设计第36-39页
  6.1.1 研究对象第36页
  6.1.2 研究方法第36-37页
   6.1.2.1 文献资料法第36页
   6.1.2.2 联机检索法第36页
   6.1.2.3 问卷调查法第36页
   6.1.2.4 专家访谈法第36-37页
   6.1.2.5 数理统计法第37页
  6.1.3 研究工具第37-38页
   6.1.3.1 问卷内容的编制第37页
   6.1.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37-38页
  6.1.4 研究程序第38页
  6.1.5 研究构架设计第38-39页
 6.2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基本现状的统计分析与讨论第39-45页
  6.2.1 性别第39-40页
  6.2.2 年龄第40页
  6.2.3 专业第40页
  6.2.4 年级第40-41页
  6.2.5 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第41页
  6.2.6 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第41-42页
  6.2.7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第42页
  6.2.8 大学生不愿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第42-43页
  6.2.9 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第43-45页
 6.3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的现代化进程影响的相关统计分析第45-57页
  6.3.1 大学生现代化素质的普遍性与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特殊性第45-47页
  6.3.2 影响大学生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第47-49页
  6.3.3 高校体育对不同背景变量的大学生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第49-57页
   6.3.3.1 高校体育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差异分析第49-51页
   6.3.3.2 高校体育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现代化的影响差异分析第51-54页
   6.3.3.3 高校体育对不同专业大学生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差异分析第54-57页
7 我国高校体育中不利于实现大学生现代化的因素第57-60页
 7.1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缺乏紧密衔接和协调第57-58页
 7.2 教学模式应用忽略教学实际和大学生个体差异第58页
 7.3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第58-59页
 7.4 重运动技术技能教学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第59-60页
8 以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现代化进程的理性思考第60-65页
 8.1 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第60-61页
 8.2 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实现高校体育的现代化第61-65页
  8.2.1 转变教育思想,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的现代化第61-62页
  8.2.2 加快课程体系建设,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第62页
  8.2.3 完善高校体育设施,实现体育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第62-63页
  8.2.4 加强师资建设,实现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代化第63页
  8.2.5 优化管理,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第63-65页
9 结论与建议第65-68页
 9.1 结论第65页
 9.2 建议第65-68页
  9.2.1 对存在的问题的建议第65-66页
  9.2.2 对后续中国高校体育研究的建议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第73-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
下一篇:基于数据仓库的统计报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