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0页 |
| ·药材质量及其成因 | 第12-20页 |
| ·遗传变异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 第12-14页 |
| ·环境因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 第14-17页 |
| ·采收与产地初加工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 第17-19页 |
| ·商品规格等级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延胡索药材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 ·延胡索基源及本草考证 | 第20-21页 |
| ·延胡索的化学成分 | 第21-23页 |
| ·延胡索的生物活性与药理研究 | 第23-24页 |
| ·胡索药材的生产技术研究 | 第24-25页 |
| ·延胡索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 | 第25-26页 |
| ·论文的立题思路 | 第26-28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40页 |
| 第二章 延胡索化学多样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40-5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40-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 ·色谱峰的鉴定 | 第45-46页 |
| ·方法学考察 | 第46-48页 |
| ·讨论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种内遗传变异和产地环境差异对延胡索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 第51-6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2-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 | 第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3页 |
| ·不同产地延胡索指纹图谱的主成分分析 | 第53-58页 |
| ·不同产地延胡索指纹图谱的cosine相似度分析 | 第58页 |
| ·不同产地延胡索中生物碱成分分析 | 第58-63页 |
| ·讨论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第四章 延胡索水煮初加工的机理研究 | 第67-8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7-69页 |
| ·延胡索恒定低温水煮 | 第67-68页 |
| ·延胡索连续升温水煮 | 第68页 |
| ·延胡索汁连续升温水煮 | 第68-6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9-81页 |
| ·恒定低温水煮过程中延胡索生物碱含量的动态 | 第69页 |
| ·连续升温水煮过程中延胡索生物碱含量的动态 | 第69-71页 |
| ·连续升温过程中延胡索汁生物碱含量的动态 | 第71-81页 |
| ·讨论 | 第81-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 第五章 不同干燥方法对延胡索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 第85-9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85-8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6-92页 |
| ·不同干燥方法对药材性状的影响 | 第86-87页 |
| ·不同烘干温度下延胡索药材的干燥动力学分析 | 第87-88页 |
| ·不同干燥方法对延胡索药材化学多样性的影响 | 第88-92页 |
| ·讨论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 第六章 不同规格延胡索的化学多样性比较 | 第95-10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96-9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7-103页 |
| ·讨论 | 第103-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 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08-109页 |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8页 |
| 已发表与拟发表文章 | 第108-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