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3页 |
| ·群体遗传学 | 第14-29页 |
| ·群体遗传学的概念及其应用 | 第14-16页 |
| ·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分子方法 | 第16-19页 |
| ·海产贝类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的进展 | 第19-25页 |
| ·海湾扇贝的引种及中国养殖现状 | 第25-29页 |
| ·分子系统学 | 第29-43页 |
| ·系统学研究的意义和分子系统学的发展 | 第29-31页 |
|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 ·海产贝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 | 第33-38页 |
| ·扇贝科分类和系统演化关系的研究 | 第38-43页 |
| 第二章 扇贝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分子方法和应用比较 | 第43-5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3-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 ·样品制备 | 第44-45页 |
| ·RAPD扩增及同工酶电泳 | 第45-46页 |
| ·遗传变异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6页 |
| ·结果 | 第46-50页 |
| ·样品不同储存条件获得的DNA | 第46-47页 |
| ·海湾扇贝样品DNA的RAPD扩增 | 第47页 |
| ·栉孔扇贝同工酶的筛选 | 第47-48页 |
| ·栉孔扇贝群体RAPD分析结果 | 第48-49页 |
| ·栉孔扇贝群体同工酶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 ·讨论 | 第50-53页 |
| 第三章 海湾扇贝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 第53-6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5页 |
| ·实验样品 | 第53-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 ·结果 | 第55-58页 |
| ·样品DNA的检测 | 第55页 |
| ·RAPD引物的筛选 | 第55页 |
| ·群体RAPD扩增结果 | 第55-56页 |
| ·各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平均杂合度 | 第56页 |
| ·群体间遗传差异分析 | 第56-58页 |
| ·群体间生长差异分析 | 第58页 |
| ·讨论 | 第58-61页 |
| 第四章 海湾扇贝数量性状分析和群体间生长差异比较 | 第61-7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 ·材料 | 第62页 |
| ·性状的测定 | 第62-63页 |
| ·分析方法 | 第63页 |
| ·结果 | 第63-68页 |
| ·各性状的表型参数估计值 | 第63页 |
| ·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 第63-64页 |
| ·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64-66页 |
| ·群体多参数方差分析 | 第66-68页 |
| ·讨论 | 第68-71页 |
| 第五章 扇贝16S rD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和扇贝科分子系统演化研究 | 第71-100页 |
| ·八种扇贝16S rDNA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分析 | 第71-8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72-78页 |
| ·样品来源 | 第72页 |
| ·实验方法 | 第72-77页 |
| ·基因序列的读取和提交 | 第77页 |
| ·序列的比对和分析 | 第77-78页 |
| ·结果 | 第78-84页 |
| ·扇贝16S rDNA基因部分序列 | 第78-83页 |
| ·序列组成分析 | 第83页 |
| ·序列差异分析 | 第83-84页 |
| ·讨论 | 第84-85页 |
| ·利用16S rDNA基因部分序列对扇贝科分子系统演化的研究 | 第85-10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86-88页 |
| ·实验材料 | 第86页 |
| ·序列比对分析 | 第86-87页 |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87-88页 |
| ·结果 | 第88-97页 |
| ·序列比对结果 | 第88-93页 |
| ·碱基构成分析 | 第93-94页 |
| ·碱基替换/颠换率分析 | 第94-95页 |
| ·进化树的构建 | 第95-97页 |
| ·讨论 | 第97-100页 |
| 结论 | 第100-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已完成和发表的文章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