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30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21页 |
一、 公司控制与公司控制权市场 | 第11-14页 |
二、 兼并与公司控制权市场:概念厘定 | 第14-19页 |
三、 基于理性取舍标准的研究范围 | 第19-21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的说明 | 第21-25页 |
一、 公司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改进的作用 | 第21-22页 |
二、 公司控制权市场对证券市场效率的影响 | 第22-25页 |
三、 公司控制权市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 第2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25-30页 |
一、 研究方法的说明 | 第25-27页 |
二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公司治理与控制权市场:文献述评 | 第30-54页 |
第一节 代理冲突与股东控制机制 | 第31-37页 |
一、 激励性合约 | 第33-36页 |
二、 外部市场机制的约束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新古典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 | 第37-46页 |
一、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功能 | 第37-39页 |
二、 接管模型的提出 | 第39-41页 |
三、 接管效率的实证检验 | 第41-45页 |
四、 对新古典理论的质疑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公司控制权市场研究的新视角 | 第46-50页 |
一、 大股东与代理问题的转变 | 第46-47页 |
二、 控制权的协议转让与控制权的私有收益 | 第47-49页 |
三、 投资者保护和公司治理结构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方法的评价 | 第50-54页 |
一、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内涵 | 第50页 |
二、 对事件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50-51页 |
三、 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衡量 | 第51-54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生成与形态 | 第54-72页 |
第一节 国有企业控制权的初始分布 | 第54-56页 |
一、 传统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 | 第54-56页 |
二、 控制权的行政化配置和后果 | 第56页 |
第二节 市场化、国企改革与控制权运动 | 第56-61页 |
一、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 第57-58页 |
二、 政府与企业的契约关系重构和措施 | 第58-59页 |
三、 股份制改造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第59-61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生成与形态 | 第61-72页 |
一、 中国证券市场的体制性特征对控制权市场的影响 | 第61-63页 |
二、 中国证券市场结构性特征对控制权市场的影响 | 第63-66页 |
三、 证券市场交易规则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 | 第66-69页 |
四、 小结 | 第69-72页 |
第四章 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72-87页 |
第一节 控制权收益与效率成本 | 第72-76页 |
一、 低效率控制者假说 | 第72-73页 |
二、 控制权收益、控制权的私有收益与控制权转让的效率成本 | 第73-76页 |
第二节 协议收购的模型分析 | 第76-82页 |
一、 市场规则(MR)的交易条件及其效率成本 | 第77-78页 |
二、 机会均等规则(EOR)的交易条件及其效率成本 | 第78-79页 |
三、 两种交易规则的综合比较 | 第79-81页 |
四、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三节 我国控制权市场交易规则与效率假说 | 第82-87页 |
一、 对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交易规则的判断 | 第82-83页 |
二、 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效率成本假说 | 第83-87页 |
第五章 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87-107页 |
第一节 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描述性统计 | 第87-93页 |
一、 样本选择的标准 | 第87-89页 |
二、 控制权市场交易的总体特征 | 第89-93页 |
三、 其他方面的统计特征 | 第93页 |
第二节 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公司效率的对比分析 | 第93-99页 |
一、 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 第94-96页 |
二、 业务成长性对比分析 | 第96-97页 |
三、 交易的具体特征与效率对比 | 第97-99页 |
第三节 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效率的总体评价 | 第99-107页 |
一、 不同时期的横向比较 | 第99-101页 |
二、 样本公司的纵向比较 | 第101-102页 |
三、 新控制者是效率型还是攫取型? | 第102-107页 |
第六章 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 第107-122页 |
第一节 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107-111页 |
一、 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现状与可借鉴的目标模式 | 第107-108页 |
二、 证券市场的增量改革与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108-111页 |
第二节 非流通股协议收购的规范化 | 第111-117页 |
一、 国有股权管理体制的改革 | 第111-112页 |
二、 加强对控股股东的监管 | 第112-113页 |
三、 非流通股协议收购规则的完善 | 第113-117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系统构建 | 第117-122页 |
一、 明确立法取向,发展高效率的公司控制权市场 | 第117-119页 |
二、 市场规则的系统构建 | 第119-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8页 |
后记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