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部门自然地理学论文--地貌学(地形学)论文

基于GIS技术神州盆地的地貌分析

第一章 前言第1-8页
 1.1 地貌学研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第6页
 1.2 地貌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第6-7页
 1.3 GIS在地貌学研究中的作用第7-8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第二章 国内外地貌研究概况第8-11页
 2.1 国外研究概况第8-10页
 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0-11页
 2.3 研究区研究概况第11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第11-13页
 3.1 研究区范围的确定的原则第11页
 3.2 研究区自然与经济概况第11-13页
第四章 研究方法第13-26页
 4.1 福州盆地地貌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4.2 福州盆地地貌系列图的编制方法第14-26页
  4.2.1 常规编制方法第14-15页
  4.2.2 GIS辅助地貌系列图制图的研制第15-17页
  4.2.3 福州盆地地貌类型图编制方法第17-24页
   4.2.3.1 国内地貌类型图分类研究第17-21页
   4.2.3.2 研究区地貌类型分类系统第21-22页
   4.2.3.3 研究区的地貌分类标准第22-23页
   4.3.2.4 研究区地貌单元的确定第23-24页
  4.2.4 GIS辅助地貌要素图的编绘第24-26页
   4.2.4.1 坡度图的编绘第24-25页
   4.2.4.2 GIS辅助高度图的编制第25-26页
   4.2.4.3 GIS辅助地势起伏图的编制第26页
第五章 GIS辅助福州盆地地貌特征分析第26-50页
 5.1 福州盆地地貌的总体特征第27-34页
 5.2 不同地貌类型特征分析第34-43页
 5.3 不同地貌要素关联性分析第43-50页
  5.3.1 高程与坡度第43-45页
  5.3.2 高程与起伏度第45-47页
  5.3.3 坡度与起伏度第47-50页
第六章 福州盆地地貌成因机制分析第50-64页
 6.1 内动力成因分析第50-56页
  6.1.1 地质构造因素第50-51页
  6.1.2 断裂构造因素第51-56页
 6.2 外动力成因分析第56-60页
  6.2.1 气候因素第56-58页
  6.2.2 河流动力因素第58-60页
 6.3 海平面升降第60-64页
  6.3.1 海平面变动与沉积旋回第62-64页
   6.3.1.1 晚更新世第62-63页
   6.3.1.2 全新世第63-64页
第七章 福州盆地地貌区划第64-75页
 7.1 地貌区划的原则第64页
 7.2 不同地貌分区特点第64-72页
 7.3 不同地貌分区对比分析第72-75页
第八章 问题与讨论第75-77页
 8.1 地貌分类指标第75-76页
 8.2 地貌分类的原则第76页
 8.3 GIS辅助地貌制图及地貌特征空间分析第76-77页
第九章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附图第81-82页
中文摘要第82-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案例》:房地产项目公司管理初探
下一篇:三维医学超声系统的图像数据高速采集与同步控制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