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一、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11-17页 |
(一)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11-14页 |
1 、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萌芽时期(1919-1921) | 第11-12页 |
2 、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时期(1921-1949) | 第12-13页 |
3 、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成熟时期(1949-1956) | 第13页 |
4 、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 | 第13-14页 |
(二)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14-17页 |
1 、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萌芽时期(1956-1978) | 第14-15页 |
2 、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时期(1978-1982) | 第15页 |
3 、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成熟时期(1982-1987) | 第15-16页 |
4 、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全面发展时期(1987-1997) | 第16-17页 |
二、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一致性 | 第17-33页 |
(一)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主要依据一致 | 第17-21页 |
1 、 理论依据一致--都吸收并借鉴了马列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 | 第17-18页 |
2 、 历史依据一致--都继承了近代中国开明人士的对外开放思想 | 第18-19页 |
3 、 现实依据一致--都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实际 | 第19-21页 |
(二)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在认识基础上一致 | 第21-23页 |
1 、 毛泽东邓小平都强调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 第21-23页 |
2 、 毛泽东邓小平主张的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一致 | 第23页 |
(三)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特征一致 | 第23-28页 |
1 、 全面性--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思想一致 | 第23-25页 |
2 、 求实性--主张从实际出发的对外开放思想一致 | 第25-27页 |
3 、 长期性--主张长期的对外开放思想一致 | 第27-28页 |
(四)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的原则一致 | 第28-33页 |
1 、 维护国家主权原则一致 | 第28-29页 |
2 、 实行平等互利的原则一致 | 第29-30页 |
3 、 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一致 | 第30-31页 |
4 、 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一致 | 第31-32页 |
5 、 吸纳与拒绝相结合的原则一致 | 第32-33页 |
三、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不同点 | 第33-42页 |
(一) 认识的深度和重视的程度不同 | 第33-35页 |
1 、 在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认识上,邓小平的视野比毛泽东更开阔,更多地从时代的高度来强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33-35页 |
2 、 毛泽东把对外开放仅仅当作一项方针政策,邓小平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 第35页 |
3 、 与毛泽东只讲对外开放不同,邓小平把开放总结为“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并把二者统一起来 | 第35页 |
(二) 对外开放的着眼点不同 | 第35-37页 |
1 、 毛泽东多是从政治角度考虑开放问题,邓小平多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开放问题 | 第35-36页 |
2 、 在考虑对外开放的顺序上,毛泽东特别着重意识形态,邓小平则强调以生产力标准来衡量 | 第36-37页 |
(三) 在理解和处理对外开放的有关问题上侧重点不同 | 第37-40页 |
1 、 在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关系上侧重点不同 | 第37-38页 |
2 、 在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关系问题上侧重点不同 | 第38-39页 |
3 、 在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侧重点不同 | 第39-40页 |
(四) 对外开放的一贯态度不同 | 第40-42页 |
1 、 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态度前期与后期很不一致,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态度前后一致 | 第40-41页 |
2 、 毛泽东对外开放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邓小平对外开放更具理性色彩 | 第41-42页 |
四、 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意义及启示 | 第42-47页 |
(一)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 第42-44页 |
1 、 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 | 第42-44页 |
2 、 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指导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锐利武器 | 第44页 |
(二) 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 第44-47页 |
1 、 有助于从理论层次上把握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 | 第44-45页 |
2 、 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 | 第45页 |
3 、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毛泽东邓小平吸取优秀成果的科学方法 | 第45页 |
4 、 有助于澄清人们在对外开放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 | 第45页 |
5 、 有助于树立坚持正确的开放观,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第45-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