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徽州宗族教育的目的 | 第1-8页 |
二、 徽州宗族教育的措施 | 第8-32页 |
(一) 传授知识的普及教育和科举教育 | 第8-21页 |
1、 重学、劝学 | 第8-9页 |
2、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 第9-11页 |
3、 兴办教育机构 | 第11-16页 |
(1) 兴办族塾 | 第11-14页 |
① 宗族输资兴办族塾 | 第11-12页 |
② 鼓励或强制族人捐资兴学 | 第12-14页 |
(2) 宗族书院和文会 | 第14-16页 |
4、 选聘良师 | 第16-17页 |
5、 资助奖励学子奋发有为 | 第17-20页 |
6、 改善读书环境 | 第20-21页 |
(二) 职业教育 | 第21-32页 |
1、 宗族职业思想教育 | 第22-27页 |
(1) 树立子弟“四民平等”的职业观念 | 第22-23页 |
(2) 加强对子弟的职业道德教育 | 第23-25页 |
(3) 加强培养子弟“勤俭治生”职业观念 | 第25-27页 |
2、 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 第27-32页 |
(1) 商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 第27-31页 |
① 族人言传身教 | 第28-29页 |
② 采用商业书传授 | 第29-31页 |
(2) 农业知识和技术教育 | 第31-32页 |
三、 明清徽州宗族教育发达的原因和影响 | 第32-44页 |
(一) 徽州宗族教育发达的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1、 源远流长的宗族文化传统 | 第32-33页 |
2、 朱子之学的作用 | 第33页 |
3、 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徽商的发展为徽州宗族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 第34页 |
(二) 徽州宗族教育发达的影响 | 第34-44页 |
1、 宗族子弟骄人的科举成绩 | 第34页 |
2、 徽州社会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兴盛 | 第34-37页 |
3、 徽州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 第37-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