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9页 |
第一章 概述和背景 | 第9-17页 |
1.1 目前应用对服务器性能的需求 | 第9-10页 |
1.2 目前服务器发展的情况 | 第10-11页 |
1.3 集群(Cluster)概念 | 第11-14页 |
1.3.1 什么是集群 | 第11-13页 |
1.3.2 集群的优点 | 第13-14页 |
1.4 可伸缩技术的概念 | 第14-15页 |
1.4.1 资源的可伸缩性 | 第14页 |
1.4.2 应用的可伸缩性 | 第14-15页 |
1.4.3 技术的可伸缩性 | 第15页 |
1.5 可伸缩性的设计原则 | 第15-17页 |
1.5.1 独立的设计原则 | 第15-16页 |
1.5.2 平衡的设计原则 | 第16页 |
1.5.3 可伸缩的设计原则 | 第16页 |
1.5.4 延迟隐藏的设计原则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应用层服务器集群分析 | 第17-32页 |
2.1 服务器集群的总体方案讨论 | 第17-19页 |
2.2 设计构思及其相关背景 | 第19-20页 |
2.2.1 设计构思 | 第19页 |
2.2.2 相关背景 | 第19-20页 |
2.3 总体思路 | 第20-21页 |
2.4 设计原则 | 第21-27页 |
2.4.1 入口点假设 | 第21-22页 |
2.4.2 文档迁移 | 第22-24页 |
2.4.3 关于文档视图 | 第24-27页 |
2.5 文档迁移进程 | 第27-29页 |
2.5.1 文档迁移的选择标准 | 第27-28页 |
2.5.2 延迟迁移策略(Lazy Migration Policy) | 第28-29页 |
2.5.3 文档分析和重建 | 第29页 |
2.6 性能分析和评价 | 第29-32页 |
2.6.1 不同类型的WEB站点数据 | 第29-30页 |
2.6.2 可扩展性和热点文档问题 | 第30页 |
2.6.3 调度标准的讨论 | 第30-31页 |
2.6.4 评价 | 第31-32页 |
第三章 LINUX虚拟服务器分析 | 第32-44页 |
3.1 LINUX发展简史和性能特点 | 第32-34页 |
3.1.1 LINUX发展简史 | 第32-33页 |
3.1.2 LINUX系统的性能特 | 第33-34页 |
3.2 LINUX虚拟服务器(LVS)集群的体系结构 | 第34-35页 |
3.3 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实现的虚拟服务器(VS/NAT) | 第35-38页 |
3.3.1 网络地址转换(NAT) | 第36-37页 |
3.3.2 VS/NAT | 第37-38页 |
3.4 采用IP隧道技术实现的虚拟服务器(VS/TUN) | 第38-40页 |
3.4.1 什么是IP隧道技术 | 第38页 |
3.4.2 VS/TUN | 第38-40页 |
3.5 采用直接路由技术实现的虚拟服务器(VS/DR) | 第40-41页 |
3.6 LLINUX虚拟服务器采用的三种方法之比较 | 第41-44页 |
第四章 LINUX的IP层分布式集群技术 | 第44-52页 |
4.1 分布式包重写技术的背景 | 第44-46页 |
4.2 分布式连接路由 | 第46-47页 |
4.3 DPR的一种实现方式探讨 | 第47-51页 |
4.3.1 DPR技术主要过程 | 第48-49页 |
4.3.2 内核空间实现路由功能 | 第49-50页 |
4.3.3 用户模式下实现集群的负载平衡 | 第50-51页 |
4.4 DPR技术的讨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VS/NAT实现分析与测试 | 第52-67页 |
5.1 LINUX虚拟服务器的NAT方案实现分析 | 第52-60页 |
5.1.1 LINUX内核的NAT机制 | 第52页 |
5.1.2 IP MASQ分析 | 第52-55页 |
5.1.3 虚拟服务的Hash映射表 | 第55-57页 |
5.1.4 调度分析 | 第57-60页 |
5.2 构建一个集群服务器 | 第60-64页 |
5.2.1 负载平衡节点的内核配置 | 第60-61页 |
5.2.2 激活集群路由(IPCHAINS) | 第61-62页 |
5.2.3 集群系统内真实服务器配置(ipvsadm) | 第62-63页 |
5.2.4 虚拟服务器组成 | 第63-64页 |
5.3 实测数据及其分析 | 第64-67页 |
5.3.1 实际运行情况 | 第64-65页 |
5.3.2 对方案的评价及展望 | 第65-67页 |
第六章 作者的新方案以及研究展望 | 第67-72页 |
6.1 通过网络地址转换实现的DPR技术 | 第67-69页 |
6.1.1 基本原理 | 第67-68页 |
6.1.2 实现方案 | 第68页 |
6.1.3 面临的问题 | 第68-69页 |
6.2 通过直接路由实现的DPR技术 | 第69页 |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69-72页 |
6.3.1 集群服务器后端存储问题 | 第69-70页 |
6.3.1.1 存储的一致性 | 第69-70页 |
6.3.1.2 存储的容量和速度问题 | 第70页 |
6.3.2 应用层要求与第四层交换的冲突问题 | 第70页 |
6.3.4 对象概念的引入 | 第70-71页 |
6.3.5 服务器集群的安全性问题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