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图表目录 | 第12-16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6-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8-22页 |
·旧城区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绿地的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2-2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2页 |
·论文的框架 | 第22-24页 |
2 三峡工程与万州旧城区发展演变概况 | 第24-42页 |
·万州旧城区的生成背景 | 第24-28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4-26页 |
·地域人文环境 | 第26-28页 |
·三峡工程与万州旧城区的发展演变 | 第28-32页 |
·三峡工程与万州旧城区概况 | 第28-29页 |
·三峡库区变迁中城市规划对旧城区的控制 | 第29-32页 |
·三峡库区变迁中城市建设对旧城区的影响 | 第32页 |
·万州旧城区绿地建设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 第32-40页 |
·复杂山地对绿地建设的影响分析 | 第33-35页 |
·动态滨水对绿地建设的影响分析 | 第35-37页 |
·三峡工程对绿地建设的影响分析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万州旧城区绿地发展及问题反思 | 第42-72页 |
·万州绿地建设的历史发展轨迹 | 第42-43页 |
·古代——依附自然发展阶段 | 第42页 |
·近代——萌芽公园绿地阶段 | 第42-43页 |
·当代——转向绿地生态阶段 | 第43页 |
·万州城市规划对绿地控制的评析 | 第43-48页 |
·万州城市总体规划 | 第43-44页 |
·万州旧城改造控制性规划 | 第44-45页 |
·万州城市绿化系统规划 | 第45-48页 |
·万州旧城区绿地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48-59页 |
·绿地建设的基本现状 | 第48-49页 |
·绿地景观的整体意向 | 第49-51页 |
·重点绿地类型的调研与解析 | 第51-59页 |
·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 第59-70页 |
·决策层面价值取向的不匹配 | 第59-61页 |
·规划控制层面的不完善 | 第61-64页 |
·实施管理层面的不健全 | 第64-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4 万州旧城区绿地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 | 第72-106页 |
·多层次控制与引导的提出 | 第72-74页 |
·国内相关规划的借鉴与启示 | 第72-73页 |
·多层次控制与引导的意义 | 第73-74页 |
·多层次控制与引导的思路 | 第74页 |
·多层次控制与引导的原则 | 第74-77页 |
·强化系统整体,实现协调优化 | 第74-75页 |
·坚持生态优先,维护和谐稳定 | 第75页 |
·重视自身特色,体现地域特征 | 第75页 |
·加强公众参与,激发社会活力 | 第75-76页 |
·注重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关怀 | 第76页 |
·贯彻保护原则,遵循渐进发展 | 第76-77页 |
·绿地系统的整体协调与优化 | 第77-93页 |
·坚持因地制宜,实现绿地增量 | 第77-84页 |
·注重园廊楔环,优化绿地结构 | 第84-88页 |
·突出山水特色,彰显绿地景观 | 第88-93页 |
·绿地控规的分区控制与引导 | 第93-98页 |
·旧城绿地控规的提出 | 第93-94页 |
·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94-97页 |
·建议引入三维评价指标 | 第97-98页 |
·重点绿地类型的发展引导 | 第98-104页 |
·通用策略 | 第98-99页 |
·城市公园绿地 | 第99-100页 |
·道路及街旁绿地 | 第100-102页 |
·滨江绿地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5 万州旧城区绿地建设的实施与运作机制 | 第106-128页 |
·整合绿化管理体系 | 第106-112页 |
·理顺绿化管理体制 | 第106-109页 |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 第109页 |
·构建信息技术支撑 | 第109-112页 |
·强化公众参与机制 | 第112-121页 |
·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 | 第114-117页 |
·构建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 | 第117-119页 |
·完善公众参与的实施方式 | 第119-121页 |
·建立多元长效的融资渠道 | 第121-127页 |
·建立绿化基金,多元化筹集资金 | 第122-123页 |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吸纳社会资金 | 第123-126页 |
·调控旧城用地平衡,保证绿地实施 | 第126-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6 结语 | 第128-136页 |
·三峡库区山地城市旧城区绿地发展的共性总结 | 第128-131页 |
·复杂山地的生成背景 | 第128-129页 |
·丰富变化的空间格局 | 第129-130页 |
·独特立体的绿地形态 | 第130-131页 |
·三峡库区山地城市旧城区绿地建设与控制的探索 | 第131-134页 |
·规划控制与引导的方法——多层次控制与引导的引入 | 第131页 |
·绿地布局模式的选择——“绿核+绿廊+绿网”的优化模式 | 第131-133页 |
·技术控制体系的趋势——“定位+定量+定性”的结合 | 第133-134页 |
·论文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2页 |
附录 | 第142-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