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8页 |
| ·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农药 | 第12-16页 |
| ·农药分类 | 第12-13页 |
| ·化学农药的危害和发展受限 | 第13页 |
| ·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 第13-16页 |
|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农用抗生素的开发模式 | 第17页 |
| ·农用抗生素的筛选策略 | 第17-18页 |
| ·放线菌的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 ·放线菌的分类鉴定研究 | 第18-22页 |
| ·放线菌的分离 | 第22页 |
| ·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 第22-23页 |
| ·放线菌来源的抗菌活性物质研究 | 第23-26页 |
| ·本文立题依据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抗真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28-33页 |
| ·材料 | 第28-29页 |
| ·菌种 | 第28页 |
| ·试剂 | 第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1页 |
| ·活化菌株 | 第29-30页 |
| ·发酵液的制备 | 第30页 |
| ·抑菌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 ·活性菌株的生长情况 | 第31页 |
| ·抑菌活性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 ·目的菌株的确定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菌株P-127及1043的多相分类鉴定 | 第33-48页 |
| ·材料 | 第33-36页 |
| ·菌种 | 第33页 |
|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 ·培养基 | 第34-36页 |
| ·方法 | 第36-41页 |
| ·形态及培养特征观察 | 第37页 |
| ·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 第37页 |
| ·菌株P-127及1043的16SrDNA序列测定 | 第37-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 ·形态及培养特征观察 | 第41-42页 |
| ·生理生化测定结果 | 第42-43页 |
| ·菌株P-127及1043的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 | 第43-46页 |
| ·鉴定结论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菌株P-127及1043抗真菌活性物质理化特性与结构的初步分析 | 第48-72页 |
| ·材料 | 第48-49页 |
| ·菌种 | 第48页 |
| ·主要试剂 | 第48页 |
| ·主要仪器 | 第48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48-49页 |
| ·方法 | 第49-55页 |
| ·菌株P-127及1043的发酵培养 | 第49-50页 |
| ·菌株P-127及1043发酵液的预处理 | 第50页 |
| ·发酵液热、酸碱稳定性研究 | 第50页 |
| ·活性物质的初步检测与理化性质的考察 | 第50-53页 |
| ·菌株P-127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53-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72页 |
| ·菌株P-127及1043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 第55-60页 |
| ·发酵液热、酸碱稳定性研究 | 第60-62页 |
| ·菌株P-127及1043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 第62-7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