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糖尿病及紫薯概况 | 第12-32页 |
·糖尿病分类及流行趋势 | 第12-13页 |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 第13-15页 |
·糖尿病初级阶段的预防 | 第13-14页 |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控制血糖及β细胞的功能 | 第14页 |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第14-15页 |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 | 第15-18页 |
·生物体内的抗氧化系统 | 第15-16页 |
·动物体内活性氧的主要来源 | 第16-18页 |
·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 第18-19页 |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并发症 | 第19-22页 |
·糖尿病的抗氧化治疗 | 第22-24页 |
·通过服用抗氧化剂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或直接淬灭体内产生的自由基 | 第22-23页 |
·通过提高体内的抗氧化酶活力来改善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 第23页 |
·通过修复受损的线粒体功能,减少糖尿病所带来的器官损害 | 第23-24页 |
·抗氧化治疗糖尿病的问题 | 第24-25页 |
·紫肉甘薯概况 | 第25-29页 |
·花色素的种类 | 第26-27页 |
·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因素 | 第27-28页 |
·花色素的降解 | 第28-29页 |
·本研究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9-32页 |
第二章 紫薯的降糖活性评价 | 第32-40页 |
·不同品种紫薯根茎叶的降糖活性评价 | 第32-3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2页 |
·方法及结果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紫薯块根提取物中不同组分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 | 第36-40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第三章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紫薯中的花色素 | 第40-48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花色素的制备和粗分 | 第41-42页 |
·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42-43页 |
·HSCCC分离过程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第四章 紫薯中5-羟甲基糠醛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分离鉴定 | 第48-58页 |
·材料材料与仪器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样品的处理和预分离 | 第49页 |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 第49页 |
·薄层色谱条件 | 第49页 |
·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49-50页 |
·纯度和结构鉴定 | 第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样品在氯仿-甲醇-水中的分配情况及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 第50-51页 |
·样品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中的分配情况及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 第51-52页 |
·连续进样法快速分离目标产物 | 第52-53页 |
·产物纯度及结构鉴定 | 第53-58页 |
第五章 线粒体抗氧化模型的建立及中药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58-72页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试剂 | 第59页 |
·药品的处理 | 第59-60页 |
·试验方法 | 第60-62页 |
·ABTS法测定中药的抗氧化性 | 第60-61页 |
·细胞抗氧化模型 | 第61页 |
·线粒体的分离纯化 | 第61页 |
·线粒体产H_2O_2的测定 | 第61-62页 |
·中药提取液和单体的抗氧化性的测定 | 第62页 |
·统计分析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 | 第63-69页 |
·线粒体产H_2O_2的专一性和反应动力学考察 | 第63-64页 |
·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考察 | 第64-66页 |
·用线粒体模型、细胞模型,ABTS法测定不同样品的抗氧化性 | 第66-69页 |
·小结及讨论 | 第69-72页 |
论文创新,不足及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8页 |
附录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