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苯作业工人内暴露水平与机体遗传损伤的研究 | 第11-19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实验材料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作业工人一般体检 | 第11页 |
·作业工人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E1)活性检测 | 第11-12页 |
·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 | 第12页 |
·作业环境空气苯浓度检测 | 第12页 |
·作业工人尿苯巯基尿酸检测 | 第12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12页 |
·结果 | 第12-16页 |
·作业工人的一般情况 | 第12-13页 |
·作业工人的血常规情况 | 第13-14页 |
·作业工人血清GST 活力和CYP2E1 活力检测 | 第14-15页 |
·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比较 | 第15页 |
·苯暴露工人空气接苯浓度与班后尿SPMA 浓度的相关分析 | 第15-16页 |
·接苯工人尿SPMA 浓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相关关系 | 第16页 |
·讨论 | 第16-19页 |
·苯对作业工人血象的影响 | 第16-17页 |
·苯对作业工人血清GST、CYP2E1 活力的影响 | 第17页 |
·苯对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形成的影响 | 第17-18页 |
·苯作业工人空气暴露苯浓度和班后尿SPMA 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18页 |
·接苯工人尿SPMA 浓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相关关系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苯代谢产物氢醌与1,2,4-苯三酚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19-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微核试验(MNT) | 第19-20页 |
·淋巴细胞来源 | 第19页 |
·细胞培养及染毒 | 第19-20页 |
·秋水仙素处理 | 第20页 |
·收获细胞 | 第20页 |
·染色体畸变检测 | 第20-21页 |
·G 分带 | 第20页 |
·镜检 | 第20-21页 |
·染色体分析 | 第21页 |
·单细胞凝集电泳检测DNA 损伤 | 第21-22页 |
·淋巴细胞悬浮液的制备 | 第21页 |
·染毒 | 第21页 |
·彗星电泳 | 第21-22页 |
·结果 | 第22-29页 |
·微核试验(MNT) | 第22-24页 |
·染色体G 分带检测 | 第24-25页 |
·单细胞凝集电泳检测DNA 损伤 | 第25-29页 |
·讨论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综述 | 第35-41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