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研究(1840~1911)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四、创新及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晚清湖南慈善事业兴起的背景 | 第15-33页 |
第一节 晚清湖南社会的基本情况 | 第15-20页 |
一、甲午战前的湖南社会 | 第15-18页 |
二、甲午战争后湖南社会的变化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晚清时期湖南慈善思想的变迁 | 第20-33页 |
一、同光时期湖南传统慈善思想的异变 | 第21-28页 |
二、甲午战后湖南中西慈善思想的渐融 | 第28-33页 |
第二章 晚清时期湖南的慈善事业 | 第33-121页 |
第一节 甲午战前湖南的慈善事业 | 第33-89页 |
一、救荒 | 第33-42页 |
二、育婴 | 第42-63页 |
三、养老 | 第63-71页 |
四、节妇 | 第71-76页 |
五、其他 | 第76-89页 |
第二节 综合性救济 | 第89-101页 |
一、从善堂、同善堂和恤无告堂 | 第89-97页 |
二、静善团 | 第97-101页 |
第三节 甲午战争后湖南的慈善事业 | 第101-114页 |
一、维新时期湖南的慈善事业 | 第101-107页 |
二、新政时期湖南的慈善事业 | 第107-114页 |
第四节 教会慈善在湖南的兴起 | 第114-121页 |
一、慈善医疗 | 第115-118页 |
二、慈幼恤孤 | 第118-121页 |
第三章 晚清湖南慈善事业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 第121-135页 |
第一节 晚清湖南慈善事业的基本特征 | 第121-126页 |
一、慈善事业出现了综合化、管理出现了科学化的趋势 | 第121-122页 |
二、慈善救助的地域扩大 | 第122-123页 |
三、慈善经费的来源日益多元化 | 第123-124页 |
四、慈善事业发展不平衡 | 第124-125页 |
五、慈善救济助出现了教养兼重模式 | 第125-126页 |
第二节 晚清湖南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 | 第126-135页 |
一、促使政府加大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关注力度 | 第126-130页 |
二、促使湖南社会组织向近代化转型 | 第130-135页 |
结语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2页 |
附录 | 第142-143页 |
后记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