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国内外水彩画形成、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一) 1715 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来华到 1867 年上海土山湾画馆的成立,是水彩画在中国的传入期 | 第11页 |
(二) 1867 年上海土山湾画馆的建立到 1911 年辛亥革命为萌芽期 | 第11页 |
1 土山湾画馆的建立 | 第11页 |
2 废科举,办学校,派留学生,涌现出徐永清,李铁夫,李叔同,周湘吕风子等著名的水彩画家 | 第11页 |
(三) 1911 年到 1949 年,是我国水彩画的成长期 | 第11页 |
(四)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水彩画的创作达到了一定的高潮 | 第11页 |
(五) 1978 年至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中国水彩画进入到了飞跃发展、空前兴盛的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 第11-12页 |
二、 东北水彩画地域特点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来源、目的、内容、意义 | 第12-14页 |
(一) 学术背景 | 第12页 |
(二) 来源 | 第12页 |
(三) 目的 | 第12页 |
(四) 内容 | 第12页 |
(五) 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东水彩画的发展历史背景 | 第14-15页 |
一、 东北历史文化背景 | 第14页 |
二、 东北美术的发展历史 | 第14-15页 |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 | 第14页 |
(二) 辽代的壁画和草原文化 | 第14页 |
(三) 清朝的绘画、石刻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东北水彩画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一、 辽宁水彩画发展现状 | 第15页 |
二、 吉林水彩画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三、 黑龙江水彩画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四 东北水彩画暴露的问题 | 第17-19页 |
(一) 追求写实要达到油画的效果 | 第17-18页 |
(二) 过于写意让人们会怀疑是中国水墨画 | 第18页 |
(三) 雷同的题材,单一方法 | 第18页 |
(四) 表现的概念化和写生的弱化 | 第18-19页 |
第四章 东北地域文化对水彩产生的影响 | 第19-22页 |
一、 从地域特色上 | 第19页 |
(一)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得东北大部分地区每年 5 到 8 个月被冰雪覆盖 | 第19页 |
(二) 东北具有深厚的雪文化白山黑水的先民们使用雪橇在雪地滑行狩猎(这是由历史性产生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得东北大部分地区每年5 到 8 个月被冰雪覆盖 | 第19页 |
(三) 人类依环境而生存,其环境特点形成生活方式,并产生深厚的民俗文化,雪灯、雪雕、冰雕是人们生产、生活中自然选择的产物 | 第19页 |
(四) 东北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这是地理位置形成的) | 第19页 |
二、 从文化形态上 | 第19-20页 |
(一) 少数民族文化 | 第19-20页 |
(二) 中原文化、汉文化 | 第20页 |
(三) 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体 | 第20页 |
(四) 异国文化——俄罗斯和日本文化从中可以看到东北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而后产生的独特性 | 第20页 |
三、 从描绘题材内容上 | 第20-22页 |
(一) 对地域情感的表达(图 1) | 第20页 |
(二) 对以逝去的事物的记忆、怀旧和即将逝去的事物的暗示与提醒(图 | 第20页 |
(三) 对现实生活的表现 | 第20-22页 |
第五章 东北水彩画的地域特点 | 第22-35页 |
一、 水彩画的内涵 | 第22-23页 |
(一) 水彩画的依附性 | 第22页 |
(二) 水彩画的再现性 | 第22页 |
(三) 水彩的本体语言 | 第22-23页 |
二、 水彩画的本体语言与东北水彩画语言的比较 | 第23-24页 |
三、 东北水彩画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与其他的比较 | 第24-29页 |
四、 东北水彩画语言是构成世界绘画语言的一部分 | 第29-31页 |
(一) 作品应该把它作为表达情感的途径和工具,并不是以表现水彩画特性为目的的。这样才能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 第30页 |
(二) 具有真挚的情感,贴近自然,走进生活,关注生命,关注社会 | 第30页 |
(三) 优秀的作品要具有时代感 | 第30-31页 |
(四) 要有严肃真挚的艺术态度和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 第31页 |
五、 东北水彩画的民族性、地域性 | 第31-32页 |
六、 东北水彩画的地域性的优缺点 | 第32-33页 |
(一) 思想观念表现方法的陈旧与狭隘是抑制水彩画发展主要原因 | 第32页 |
(二) 信心和责任感缺失滞后了水彩画的发展 | 第32页 |
(三) 不健全的水彩画教育是重要原因 | 第32页 |
(四) 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不健全对水彩画发展产生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五) 贫乏的水彩画学术活动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水彩画的发展 | 第33页 |
七、 东北水彩画所反应的人文精神 | 第33页 |
八、 总结东北水彩画的地域特点 | 第33-35页 |
第六章 东北水彩画取得的成绩 | 第35-38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38-39页 |
第八章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