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7-12页 |
·国外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研究 | 第7-10页 |
·利率期限结构 | 第8页 |
·期权部分定价 | 第8-9页 |
·常见的几种可转债定价模型 | 第9-10页 |
·国内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基于国外模型的中国可转债定价理论 | 第10页 |
·国内创新的可转债定价模型 | 第10-12页 |
第三章 可转换债券概述 | 第12-19页 |
·可转债的定义 | 第12页 |
·可转换债券的主要术语以及条款 | 第12-14页 |
·可转换债券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和一般价值规律 | 第15-19页 |
·可转换债券的价值构成和投资策略 | 第15-18页 |
·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区分 | 第18-19页 |
第四章 可转换债券内含期权的定价方法分析和比较 | 第19-26页 |
·常见的期权定价方法 | 第19-25页 |
·Black-Scholes定价方法 | 第19-21页 |
·蒙特卡罗模拟 | 第21-22页 |
·二叉树模型 | 第22-23页 |
·有限差分方法 | 第23-25页 |
·四种期权定价方法的比较 | 第25-26页 |
·B-S方法作为唯一的解析定价方法的优越性 | 第25页 |
·三种数值方法优缺点比较 | 第25-26页 |
第五章 我国可转债条款下的定价模型 | 第26-30页 |
·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具体条款和所隐含的期权 | 第27-28页 |
·具体条款下可转换债券的理论定价模型 | 第28-30页 |
·可转换债券价格所满足的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终端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第六章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的实证分析 | 第30-46页 |
·定价方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样本的选择和基本条款介绍 | 第31-35页 |
·发行公司基本介绍 | 第31-32页 |
·民生转债的基本条款 | 第32-34页 |
·巨轮转债的基本条款 | 第34-35页 |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35-41页 |
·市场连续无风险复利利率的估计 | 第35-36页 |
·股票价格波动率的估计 | 第36-41页 |
·具体条款下的定价 | 第41-45页 |
·民生转债定价 | 第41-43页 |
·巨轮转债定价 | 第43-45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的建议 | 第46页 |
结束语 | 第46-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