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传统民居院落及窑居建筑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研究的价值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陈炉古镇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 陈炉古镇民居概况 | 第16-24页 |
·陈炉古镇的自然环境 | 第16-17页 |
·地理环境 | 第16-17页 |
·气候条件 | 第17页 |
·资源条件 | 第17页 |
·陈炉的历史、人文环境 | 第17-23页 |
·陈炉古镇的陶瓷烧制历史 | 第17-18页 |
·陈炉古镇的居住历史 | 第18-19页 |
·陈炉古镇的选址 | 第19-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 陈炉古镇传统民居特色及价值研究 | 第24-67页 |
·陈炉古镇整体聚落形态 | 第24-27页 |
·陈炉古镇的形成 | 第24-25页 |
·陈炉古镇区形态结构 | 第25-27页 |
·陈炉古镇院落的空间组合 | 第27-30页 |
·水平院落之间的空间形态 | 第28页 |
·上下院落之间的空间形态 | 第28-30页 |
·陈炉古镇院落的基本要素 | 第30-34页 |
·院落尺寸大小 | 第30-31页 |
·正房 | 第31-32页 |
·厢房 | 第32-33页 |
·厕所及厨房 | 第33页 |
·入口空间 | 第33-34页 |
·陈炉古镇窑洞的立面 | 第34-36页 |
·陈炉古镇窑洞的剖面 | 第36页 |
·院落细部构件 | 第36-41页 |
·围墙 | 第36-37页 |
·院落大门 | 第37-38页 |
·房屋门窗 | 第38-39页 |
·影壁 | 第39-40页 |
·烟囱 | 第40-41页 |
·建筑材料 | 第41-44页 |
·土、木、石 | 第41页 |
·陈炉砖 | 第41-42页 |
·废弃陶瓷及窑具 | 第42-44页 |
·其他 | 第44页 |
·典型院落分析 | 第44-66页 |
·测绘院落分布情况 | 第44-45页 |
·院落测绘平面图 | 第4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4 陈炉古镇建筑的装饰及营建技术 | 第67-76页 |
·陈炉民居的装饰艺术 | 第67-70页 |
·建筑装饰 | 第67-68页 |
·窑洞内部家具摆设及室内装饰 | 第68-69页 |
·院内环境 | 第69-70页 |
·陈炉古镇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 第70-72页 |
·窑洞 | 第70-72页 |
·瓦房 | 第72页 |
·民居建筑技术特点 | 第72-75页 |
·防水 | 第72-73页 |
·收集雨水 | 第73-74页 |
·保温隔热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5 陈炉古镇民居的保护及对策 | 第76-82页 |
·陈炉古镇民居面临的挑战 | 第76-78页 |
·陈炉镇民居保护现状 | 第76页 |
·民居院落方面的问题 | 第76-77页 |
·非物质文化环境方面的问题 | 第77-78页 |
·陈炉镇民居的保护 | 第78-80页 |
·保护的内容 | 第78页 |
·保护的目标 | 第78-79页 |
·保护的原则 | 第79-80页 |
·对陈炉民居保护进行的探索 | 第80-81页 |
·陈炉传统窑居建筑的保护 | 第80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论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图表目录 | 第86-89页 |
附录1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附录2 调研测绘手稿 | 第90-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