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5页
     ·强度理论第14-16页
     ·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第16-20页
     ·沥青混合料强度测试方法第20-22页
     ·沥青路面力学分析第22-24页
     ·沥青面层厚度设计方法第24-25页
     ·沥青混合料强度研究的几点不足第25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5-29页
     ·研究思路第25-2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二章 单剪强度理论与双剪强度理论第29-40页
   ·理论提出的时间及发展第29页
   ·力学模型第29-31页
   ·强度理论公式第31-35页
   ·强度理论极限面与屈服面第35-37页
   ·屈服准则第37-38页
   ·强度理论应用第38-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中间主应力效应研究第40-70页
   ·中间主应力效应研究的意义第40-41页
   ·沥青混合料中间主应力效应试验研究第41-51页
     ·原材料与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第41-43页
     ·试验设备与平面应变试验装置第43-45页
     ·沥青混合料试验试件第45-46页
     ·试验条件第46-47页
     ·沥青混合料的破坏特点第47-51页
   ·显著性分析第51-58页
     ·正温时显著性分析第51-54页
     ·负温时显著性分析第54-58页
   ·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第58-60页
     ·中间主应力方向有侧限时温度与强度的回归关系第58-59页
     ·中间主应力方向无侧限时温度与强度的回归关系第59-60页
   ·强度与加载速率与的关系第60-63页
     ·中间主应力方向有侧限时加载速率与强度的回归关系第60-62页
     ·中间主应力方向无侧限时加载速率与强度的回归关系第62-63页
   ·中间主应力变化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第63-68页
   ·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应力应变曲线研究第70-91页
   ·中间主应力方向有、无侧限时应力应变曲线对比分析第70-88页
     ·正温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71-75页
     ·负温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75-79页
     ·正温与负温的应力应变曲线比较第79-80页
     ·应力应变曲线回归分析第80-88页
   ·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极限研究第88-89页
     ·应力应变曲线典型型式第88页
     ·弹性极限研究第88-89页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理论第89页
   ·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荷载应力分析第91-111页
   ·有限元模型与计算参数第91-93页
     ·有限元模型第91-93页
     ·计算基本参数第93页
   ·不同因素对荷载应力影响分析第93-108页
     ·面层厚度第93-97页
     ·面层模量第97-100页
     ·基层厚度第100-103页
     ·基层模量第103-105页
     ·荷载值变化第105-108页
   ·小结第108-111页
第六章 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分析第111-128页
   ·基本理论与温度场第111-113页
     ·基本理论第111-113页
     ·温度场第113页
   ·有限元模型与计算参数第113-114页
     ·有限元模型第113-114页
     ·计算参数第114页
   ·不同因素对温度应力影响分析第114-126页
     ·面层厚度第114-117页
     ·面层模量第117-119页
     ·基层厚度第119-122页
     ·基层模量第122-124页
     ·温度变化第124-126页
   ·小结第126-128页
第七章 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厚度计算方法探讨第128-140页
   ·双剪强度理论的应用第128-129页
   ·沥青面层应力计算第129-130页
   ·沥青混合料抗压强度确定第130-131页
   ·面层厚度计算方法第131-133页
   ·面层厚度计算示例第133-139页
   ·小结第139-140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40-144页
   ·研究成果第140-142页
   ·主要创新点第142-143页
   ·研究展望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理论运行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滨海吹填土结构强度形成机理与真空预压法关键技术研究